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739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 B 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 H2Cl22OH-C 钠与水的反应 Na2H2O Na+ 2OH- H2D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H+ + 2NO = Cu2+ + 2NO+H2O 【答案】B【解析】A:氨水为弱碱,不能拆为离子,排除B:正确C:电子的得失不守恒:2Na2H2O 2 Na+ 2OH- H2,排除D:电子得

2、失不守恒:3Cu + 8H+ + 2NO = 3Cu2+ + 2NO+4H2O,排除答案为B2某温度下,反应SO2(g)+ O2(g) SO3 (g) 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由于系数加倍,所以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是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倒数的平方,即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1/50)2=410-4,答案选C。考点:考查平衡常数计算3下列物质中属

3、于电解质的是ABaSO4 BC2H5OH CCu DCO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钡属于盐,是电解质,正确;B、乙醇是有机物,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错误;C、Cu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D、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是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判断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B加水稀释溶液,溶液中的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C金属铝的生产是以Al2O3为原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DNaHC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除去【答案】C【解析】

4、试题分析:A、因为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滴入少量的紫色石蕊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A错误;B、醋酸溶液加水稀,氢离子浓度减小,但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加,B错误;C、金属铝的生产是以电解熔融Al2O3制得,C正确;D、澄清石灰水既与碳酸氢钠反应也与碳酸钠反应,且均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答案选C。【考点定位】该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名师点晴】该题侧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重要氧化物,以及氯气的重要性质等有关的考查,这些物质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重视教材中重要物质性质的学习、总结,该记忆的应强化记忆,才能避免错误发生,题目难度不大。B是易错选项,注

5、意水的电离特点。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乙烷 . 苯 . 乙烯 . 乙醇【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乙烷是烷烃,属于烃类,错误;. 苯是芳香烃,属于烃类,错误;. 乙烯是烯烃,属于烃类,错误;. 乙醇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醇类,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分类的知识。6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国际组织)在1989年作出规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如氢和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2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C第18列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D在18列元素

6、中,第3列元素的种类最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长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为:A、A、BB、B、B、AA、0族,18列元素应分别与以上各族对应。A第9列元素为第族元素,属于过度金属元素,A正确;B第2列为碱土金属族,其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元素He及多数过渡元素的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B错误;C第18列为稀有气体,其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C正确;D第3列含有锕系、镧系元素,元素种类最多,D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长式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名师点晴】明确列与族序数的排列顺序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选项B中的特例分析。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需要注意:族:主族:

7、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第18列除外)。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第8、9、10列除外)列序345671112族序数IBBBBBBB族:包括8、9、10三个纵列。0族:第18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2)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B族到B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镧系: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锕系: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轴(U)以后的各种元素。7A、B属于短周期元素,A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8、。以下关于A、B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 B原子序数:AB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A D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B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A、B属于短周期元素,A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A元素是在B元素的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B为非金属元素。A原子半径:AB,故A错误;B原子序数:AB,故B正确;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A,故C正确; D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B,故D正确。8分类法是人们认识事物时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K2SO4”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电解质 B属于离子化合物C属于钾盐 D属于氧化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

9、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盐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又可以将盐分为钾盐、钠盐、钡盐等,根据电离出的酸根离子可以将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根据上述概念,K2SO4属于电解质、离子化合物、钾盐和硫酸盐,该物质与三者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D项错误;答案选D。【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类。【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在解答物质分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而不同。关键是正确理

10、解分类标准和找出分类标准。在高考命题时常将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分类,氧化物的分类、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分类、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分类作为热点考查。9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均会产生有毒的氮氧化合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A错误;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产生CO2气体不会污染空气,B正确;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不会污染空气,C正确;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不

11、会污染空气,D错误,答案选A。考点:考查绿色化学以及实验设计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CuSO4溶液中加入PbS,可转变为铜蓝(CuS),则Ksp(PbS)Ksp(CuS),产生沉淀铜蓝(CuS),发生沉淀的转化。这与二者的溶度积常数的大小无关。错误。B在NaHS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S-+H2OH+(aq)+S2-(aq)。当加入少量CuCl2粉末时,CuCl2电离产生Cu2+。由于溶液中c(Cu2+)c(S2-)Ksp(CuS),因此产生黑色沉淀,促进了电离平衡:HS-+H2OH+(aq)+S2-(aq),最终溶液中c(H+)增大,则pH减小。错误。CTiCl4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产生H2T

12、iO3和HCl。当加热条件下并加入大量水促进TiCl4水解,HCl挥发,产生更多的H2TiO3。对固体减小加热灼烧,发生分解反应得到TiO2和水。所以可以制备TiO2固体。正确。 D铜制器皿放置过程中会生成铜绿是由于铜器与其中含有的杂质及周围环境溶解在水膜中的氧气构成了原电池。由于Cu活泼,失去电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得到电子而发生吸氧腐蚀的原因。错误。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盐的水解、电离及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知识。11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22.4 L 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B44 g 二氧化碳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C18 g 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9

13、NAD1 mol 钠作为还原剂所提供的电子数为NA【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在常温常压下,22.4 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含的分子数目不是NA,A错误;B44 g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44g44g/mol1mol,所含的原子数目为3NA,B错误;C18 g 水的物质的量是18g18g/mol1mol,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C错误;D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1个电子,则1 mol 钠作为还原剂所提供的电子数为NA,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12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14、B元素Z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A族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YrWrXD元素X可能为硼或碳或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Y、Z是同一周期的元素。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A项错误;B具有如图所示关系的元素情况比较多,可以是B、Al、Si、P;C、Si、P、S;也可以是N、P、S、Cl因此该说法不准确,B项错误;C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 rY rX,C项错误;D根据选项B的分析可知元素X可能为硼或碳或氮,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及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形成的化合物的酸碱性的强弱等知识13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