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93655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施工课程设计报告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二章 施工组织布置.4第三章 路基工程的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10第四章 附图.28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1节 概况我工区承建施工的兰青线至增建第二线某段路基工程,该段区间新增线大多数为双绕地段,其中DK26+000DK36+000段属并肩地段,多数绕行于既有线右侧,其间 DK26+130DK36+240段新线绕行至既有线左侧施工,有两处于既有线交叉后绕行,施工对行车干扰较大,本区段路基基本与既有线等高,路基半宽3.85m,曲线外侧按要求加宽0.3m0.4m,线间距直线段4.4m,曲线地段4.4m5.3m,新建双绕地段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设有路基面中心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

2、坡,并肩地段二线路基面自既有线基床底层表面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填渗水性能好的A组填料或级配碎石材料。本段路基路堑多于路堤,大多数地基均须特殊处理,绕行地段采用重型碾压、翻挖回填夯实、换土及土质改良等措施;并肩地段采用开挖回填夯实、换土及土质改良等措施;排水方面在路堤、路堑上均分别考虑了浆砌排水沟、侧沟及天沟;路堤于路堑坡面防护均考虑了浆砌护坡并设液压喷播植草等措施防护;本段路基土方大多数移挖作填。 该地区施工点围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砂质黄土、圆砾土、卵石土分述如下:砂质黄土:主要为既有路基填料,稍湿,中密,二级普通土。其中DK26+700DK29+000具三级自重湿陷

3、性,湿陷性土层厚812m,DK29+000DK30+600具二级自重湿陷性,湿陷性土层厚56m。粗圆砾土:稍湿,中密,三级硬土,0=650KPa。卵石土:稍湿,中密,三级硬土,0=650Kpa,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m。第二节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一、自然特征(一)地形地貌本线地处省的西缘和省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一般海拔在15003000m,所经地貌大致可分为黄河河谷阶地、湟水宽谷阶地和湟水峡谷三个单元。(二)工程地质条件沿线特殊岩土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其广泛分布于河谷阶地、沟谷、黄土塬上,成因为冲积、洪积、风积的黏质、砂质黄土,厚度2100m不等,多具湿陷性。 沿线通过地段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有

4、:坡面溜坍、崩塌、落石、泥石流、河岸冲刷及地震液化等。(三)水文地质特征沿线所经地区为黄河及湟水水系,支流发育,属外陆水系。黄河干流流经本线东段,局部地段与线路平行,主要支流有湟水(西河)和庄浪河,为常年性水流,水量较大,其中:湟水河发源于海晏县北的包忽图滩一带,在本线中西段流向大致与线路平行,至河口附近汇入黄河,其主要支流有大通河、沙唐川河均为常年性水流,水量不大,分别在民和和乐家湾附近汇入湟水河。(四)地震基本烈度沿线经过地区基本为七度地震烈度区,局部为八度。(五)气象 表3-5 气象资料统计表年平均日照时数(h)2754.83098.2年平均湿度(%)55%58%年平均蒸发量(mm)14

5、57.71846.9年平均风速(m/s)0.92.4年最大蒸发量(mm)1460.81900.4年最大风速(m/s)16.220.3年平均气温()6.10C9.50C年平均大风日数(天)319.5年极端最高气温()33.50C39.80C年极端最低气温() -21.7-24.7年平均降水量(mm)319.6368.2年最多降水量(mm)380384二、交通运输情况(一)铁路既有铁路兰青线东联兰新、陇海、包兰铁路,西接青藏铁路西格段,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本线所需直发料、厂发料及部分当地料均可利用既有铁路运输。(二)公路109国道及鲁大复线与二线并行,交通运输较为便利。材料运输主要利用既有公路。三、

6、当地建筑材料分布及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一)石料 沿线石料分布相对集中,经过现场调查,主要石料点有:小峡采石场、高店子采石场、老鸦峡采石场、享堂峡采石场、盐锅峡采石场等。(二)砂及卵石 由于本线与湟水河并肩而行,湟水河中砂及卵石储量十分丰富,且砂均为中粗砂,另黄河八盘峡段也可供应工程用砂。因此本段工程用砂及卵石可以满足工程所需。大部分砂场开采条件良好,运输条件便利,可用汽车运输至工地。(三)砖 沿线砖厂分布较多,产量大,可以满足工程需求。(四)石灰 沿线经过地区、湟源、乐都、老鸦城、民和、红古均有石灰厂,运输条件好,产量可以满足工程需求。(五)碎石道碴 全线的道碴均由小黑沟采石场和

7、民和采石场供应。小黑沟采石场和民和采石场分别属分局湟源工务段和工务段管辖,为分局永久碴场。(六)粘土 沿线粘土料点较少,只在、乐都附近的山上出产,全线所需粘土均由以上料点供应。(七)水兰青线各站均有水源,生活用水可由各站就近解决。线路通过地区有湟水河、大通河、黄河等河流,工程用水可就近取用。(八)电 兰青铁路沿线有地方电网通过,用电负荷均有富余,有河口110/35/10KV变电站、达川110/35/10KV变电站、家寺110/35/10KV变电站、花庄110/35/10KV变电站、洞子村110/35/10KV变电站、红古210/110/10KV变电站、海石湾220/110/10KV变电站、川口

8、110/35/10KV变电站、史纳110/35/10KV变电站、汤官营110/35/l0KV变电站、乐都110/35/10KV变电站、雨润110/35/10KV变电站、新平110/35/10KV变电站、高庄110/35/10KV变电站等,各地方变电站及线路可向铁路提供可靠电源。 第二章 施工组织布置第一节 施工总工期及其依据根据可研审查意见,本标段路基工程工期为13个月,于2007年5月初开工,2008年5月底竣工。表4.1 施工组织机构分项工程人员、队伍临时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测量试验员、司机及其他人员施工准备部分施工人员路基工程路基施工一队 路基施工二队项目部定员45人,设六个职能部门

9、,即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机械物资部、财务部、办公室、试验室。根据合同的工程任务、特点和工期等要求,项目经理部下设六个施工队,分为路基施工一队、路基施工二队。第二节 施工准备 1.在与地方政府配合妥善解决征地拆迁的同时,尽快安排运输道路、砂石备料、临时通信及电力贯通线和其他临时工程的施工,为全面施工打好基础。 2.本标段需要中粗砂67.43万立方米,碎石、卵砾石49.7万立方米,片石、块石53.7万立方米,碎石道碴50.2万立方米,为保证正式工程如期开工,砂石备料应提前采备。第三节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表4.2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表序号机械设备总数量路基一队路基二队1推土机6332挖掘机8

10、443装载机10334平地机4225振动压路机8446光轮压路机6337拖式振动羊足碾2118冲击式压路机4229履带式夯机63310小型振动夯84411自卸汽车102212自动洒水车42213灰土拌和站21114混凝土拌和站50015混凝土运输车50016混凝土输送泵30017砂浆搅拌机1000 第四节 主要人员配备表4.3 主要人员配备计划表工种总数量路基一队路基二队推土机司机166挖掘机司机188装载机司机其它人员1054266平地机司机444振动压路机司机388光轮压路机司机166拖式振动羊足碾司机222冲击式压路机司机244履带式夯机司机466自卸汽车司机1044自动洒水车司机244

11、灰土拌和站司机633混凝土拌和站操作人员500混凝土运输车司机200混凝土输送泵司机600砂浆搅拌机司机200混凝土工255管理人员488第五节 临时工程一、临时通信的修建意见沿线通信比较发达,铁路、地方通信网络均已覆盖全线,因此不考虑架设临时通信干线,临时通信按就近接入铁路、地方通信系统的方式解决。 二、施工供电、供水方案和汽车运输便道方案的意见(一)施工供电方案兰青线沿线地方变电站较多,距铁路很近,且电量均有富裕,可以满足施工用电。本次增建第二线施工用电全线采用利用地方电源方案,即从沿线河口、达川、红古、洞子村、花庄、家寺、海石湾、川口、史纳、汤官营、乐都、雨润、新平、高庄等变电站接引。(

12、二)施工供水方案 全线施工用水基本上以湟水河、黄河、地方农田灌溉用的给水干渠等就近解决。(三)汽车运输便道主干道为双车道,泥结碎石路面宽6m,引入线为单车道,泥结碎石路面宽3.5m,全线拟(整)修便道见下表:区段拟修(km)整修(km)合计(km)青藏公司管界31.50 19.00 50.50 兰局管界10.50 10.70 21.20 以上合计50.85 23.675 71.70 三、过渡工程方案意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思想,根据铁道部颁发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施工规、施工安全技术规则、铁路行车设备施工管理办法、关于营业线施工安全的规定及有关设计规和概算编制办法,作好施工过渡方案研究,做到运

13、输、施工两兼顾。按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运输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编制施工过渡方案。考虑集中、平行作业的原则,合理利用“天窗”,如采用一次停运列车,多区间封锁,多处和多项施工的方法,尽量减少封锁要点的次数。在一般施工方法难以完成的情况下考虑过渡方案及相应的措施。第六节 主要工程项目进度安排一、施工准备2007年5月1日2007年6月1日,2007年5月1日前主要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进场,完成先期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调遣进场。2007年6月1日前完成组建试验室,完成临时驻地、临时便道、临时供水设施和拌合站的建设,控制工期的工程开工。二、路基工程(一)地基处理填方路基在地基松软或属于湿陷性黄土时,在填筑前先行地基加固。优先安排涵洞处地基处理,为涵洞处尽早路基填筑创造条件,安排5个月,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二)路基填筑路基本体及基床底层填筑施工安排4个月,拟于2007年12月1日开工,2008年4月1日结束。(三)排水、防护工程防护工程随路基的进展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