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624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含解析)黑龙江省双城市文路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含1mol碘化亚铁的溶液中通入标况下448L氯气:2Fe2+2I+2Cl2=2Fe3+2I2+4ClB铝铵矾NH4Al(SO4)212H2O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C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2 MnO45 H2O26H2Mn2+5O28H2ODNaHCO3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H2O CO32H3O+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2mol,由于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所以氯气首先氧化碘离子,然后再氧化亚铁离子。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氯气是过量的,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2Fe2+4I+3Cl2=2Fe3+2I2+6Cl,A不正确;B中氢氧化钡是过量的,则还有氨水生成,B不正确;D不正确,该反应是HCO3的电离平衡,答案选C。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该题需要明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即(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

3、拆分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2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七个主族,八个副族B有三个长周期(均含18种元素),三个短周期(均含8种元素)C零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从左往右)D第III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列(从左往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族核1个0族,A不正确。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其中1、2、3周期是短周期,其余都是长周期,B不正确;C正确,D不正确,第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3列(从左往右),答案选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点评:该题是基础性

4、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熟悉了解程度,意在巩固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难度不大,记住即可。3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AKSCN溶液可检验Fe3+待测液先后滴入足量氯水和几滴KSCN溶液后变为血红色,证明待测液含Fe3+BSO2具有还原性SO2通入Ba(NO3)2溶液可见白色沉淀生成CNO2和溴蒸气都呈红棕色用水可鉴别NO2和溴蒸气D反应物比例不同可导致产物不同Na与O2反应可能生成Na2O,也可能生成Na2O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待测液先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变为血红色,证明待测液含Fe3+,若先滴加氯水,溶液中的Fe2+也会被氧化为F

5、e3+,不能进行检验,错误;B SO2通入Ba(NO3)2溶液可见白色沉淀生成,是由于SO2溶于水形成H2SO3,在酸性条件下NO3-将H2SO3氧化形成H2SO4,进而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SO4白色沉淀,正确;C NO2和溴蒸气都呈红棕色,当把二者分别通入水中,前者反应形成HNO3,溶液是无色,后者发生反应形成HBr、HbrO,但是该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还含有大量的Br2,溶液仍然是橙色,因此可以鉴别二者,但是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错误;DNa与O2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Na2O,若在加热或点燃时发生反应生成Na2O2,但是不是因为反应物比例不同可导致产物不同,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原因分

6、析的正误判断的知识。4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Cu【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有固体,可能是铜或铜与铁,溶液中肯定没有铁离子,所以加入硫氰化钾一定不变红色;B、氯化铁和铁反应或氯化铜与铁反应都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溶液中一定有亚铁离子;C、铁粉可能剩余,则溶液中没有铜离子;D、剩余固体肯定有铜。考点: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换,铁离子的检验。5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 2SO3(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

7、4min内,SO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4mol。若其它条件不变,SO2的浓度变为0.8mol/L,需要时间为( )A3min B. 小于3min C. 大于3min D. 4min【答案】【解析】B试题分析: 前4分钟内,二氧化硫浓度由2mol/L变为0.4mol/L,二氧化硫反应速率为0.4mol/(Lmin),若使二氧化硫浓度变为0.8mol/L,则二氧化硫反应速率大于0.4mol/(Lmin),所以v=1.2/t mol/(Lmin)0.4 mol/(Lmin),t0,反应吸热时H0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H为“

8、-”【答案】D【解析】焓变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温度及压强有关,反应物的量越多则焓变值越大,与反应的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所以A、C均不正确;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因此D正确,而B错误。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OH- + H+ = H2OB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aCO3 + 2H+ = CO2 + H2O + Ca2+ C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Cl- + ClO- + 2H+DAlCl3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 2H2O【答案】B【

9、解析】试题分析:A不正确,应该是HCO3OH=CO32H2O;C中生成的次氯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不正确;D中生成的氢氧化铝不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该题需要明确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一般,即(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然后灵活运用即可。该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10、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所以A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考点:考查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等相关知识。10将金属a放入b(NO3)2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ab2=a2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a或b可以与水发生反应Ba与b用导线连接插入稀H2SO4中,则形成原电池且b极上有H2放出Ca与b用导线连接插入b(NO3)2中一定构成原电池D用惰性电极电解a(NO3)2与b(NO3)2的混合液,在阳极先析出b【答案】C【解析】金属a

11、放入b(NO3)2溶液中能把b置换出来,说明a的活泼性大于b,而且a、b都不能与水反应,因为若a或b能与水反应,盐溶液首先会与水反应而不会生成单质,A错误;若a的活泼性大于H,则能与b、H2SO4形成原电池,反之则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由于a能与b(NO3)2自发反应,故a、b与b(NO3)2一定能构成原电池,C正确;用惰性电极电解a(NO3)2与b(NO3)2的混合液,在阴极上b先析出,D错误。11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还原剂为Fe2+,O2、Fe(OH)3均为氧化产物B充分反应

12、后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 O2,则有4 mol Na2O2被还原D若有4 mol Na2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共转移6NA个电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中O、Fe元素化合价升高,O2、Fe(OH)3均为氧化产物,Na2O2中O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中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Na2O2即为氧化剂也为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过程中亚铁离子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反应过程中看不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再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现象,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22.4 L O2,即1mol,转移6 mol电子,有3mol Na2O2被还原,故C错误;D、4mo

13、l过氧化钠有1mol做还原剂,3mol做氧化剂,每生成1 mol O2反应过程中共转移6 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标况下, 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所含分子数为0.75NAB常温常压下,16 g O3所含的电子数为8NAC0.1 mol Na2O2晶体中含有0.4NA个离子D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答案】B【解析】A项,2NOO2=2NO2 , 2NO2N2O4,分子数应小于0.75NA;C项,0.1 mol Na2O2晶体中含有0.3NA个离

14、子;D项,当铝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时,转移电子数应为2NA。13 一定条件下,当溶液中XO4与H2O2分子个数比恰好为25时,溶液中XO4离子被还原为较低价态,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A+2 B+3 C+4 D+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假设X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a,则根据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数相等,有关系式 25=a2,解a=5,则X元素的化合价从原来的+7降低5价到+2价,选A。考点:氧化还原反应14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中的c (H+)=1013mol/L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OH)=1013 mol/LC所加的烧碱溶液的pH=13.0D所得溶液中的c (Mg2+)=5.6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