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541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题目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理解城市化的意义。2理解城市化的形成条件及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3.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知识转接】【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城市化1含义: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_地区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2表现3意义过程意义城市创造出较多的_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交流,缩小_差距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

2、善地区_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_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现代大城市成为_基地和_中心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_影响乡村的_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主要动力:_。一般说来,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_,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_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点目前已推进到相对_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_地带发展较快;出现高水平的

3、_总体水平较_,推进迅速;城市化水平很_;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问题大城市过度扩张,_的居住环境逐渐恶化,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了“_城市化”或“滞后城市化”;城市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解决措施建设_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_大力发展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乡村向城市转变2.中国城市化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在城市化动力方面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在人口流动方面在城市建设方面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特点(2)过程(3)【探究点一】合作探究材料一:我们放眼四周,几年前还能

4、“听取蛙声一片”的农田,现在已高楼林立,城市像一个庞然大物正在吞噬着周围的田野和村庄。城市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包含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1)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说城市化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标准是什么?哪些指标可反映城市化是否合理?典例解析材料二: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浪潮扑面而来。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拉力和推力。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

5、市的因素,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下图所示。(2)结合材料探究:城市的主要拉力因素和农村的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对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来说,农村有没有拉力?城市有没有推力?举例说明。课堂检测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含义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差别加大D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趋同下图是“甲、乙两城市人口增长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据此完成第23题。2关于这两种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B

6、乙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于乙城市所在国家D乙城市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向城市中心区移动3关于甲城市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人居环境质量下降B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C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D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探究点二】合作探究材料一: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国家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所示)。(1)结合材料探究:a为缓慢发展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是什么?b为

7、加速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有哪些?c为成熟阶段,其城市化特点是什么?典例解析材料二: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下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示意图”。(2)结合材料探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晚、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高低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何差异?简要分析其原因。概括小结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及结果纲要图示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纲要图示及表格对应归纳国家

8、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加速阶段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缓快发展水平高,多在75%以上低,在40%左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结果出现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出现城市群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3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不能绝对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是一般规律,不能绝对化,如日本虽为发达国家,但其城市化起步时间较晚,二战后随经济发展才迅速提高;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如巴西,二战后因经济发展,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课堂检测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

9、完成第45题。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A时期 B时期C时期 D时期5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层次一】1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2读“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下图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减小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3下图表示“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四国城市发展图”。则按甲、乙、丙、丁顺序分别对应的国家是()A英国、日本、中国、美国B美国、英国、日本

10、、中国C英国、美国、日本、中国D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方法技巧练3下图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回答(1)(2)题。(1)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B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2)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层次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1985年到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_。(2)该地区城市化的直接原因是

11、_。(3)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思维导图】(学生自我绘制)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城市总人口用地规模就业城乡发展产业结构工业生产科技创新信息交流扩散和渗透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支柱经济繁荣成熟边缘大都市带低不平衡市中心区虚假卫星城人居环境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化水平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在城市化速度方面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城市化动力方面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在人口流动方面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

12、断扩大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密切,应大力促进工业化进程【探究点一】合作探究提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往往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典例解析提示:如下图归纳。对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来说,农村也有拉力,如人们的乡情、故土难离等;城市也有推力,如陌生的城市环境、生活方式、住房、教育、政策等也会阻碍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概括小结 课堂检测答案:1 D 2B3B4C5B【探究点二】合作探究提示:城市工业化发展出现大量就业岗位,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城市规模膨胀,市中心区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环境趋于恶化,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化保持在高水平,相当一部分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工业城镇、卫星城镇则发展较快,这一阶段,生态城市建设得到广泛重视,人们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