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497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但这些变化,或者说这些变化中的最重要部分,乃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我们姑且称之为“南朝化”。唐代中叶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募兵制代替了包括府兵和兵募的征兵制,东晋南朝兵制的发展倾向是由世袭兵转向募兵制,因此不妨说唐代军事制度的变化乃是对南朝兵制的继承。如果说普遍征兵制的基础是大量自耕农的存在,那么唐代募兵制则是与庄田制的发展以及大批自耕农客户化相联系的。唐代政治、文化上最活跃的人物是进士出身者,过去士族在

2、政治经济上的特权逐步为进士科所取代。进士科最重文学,而重视文学正是南朝的风气。唐代学术风尚的变化也呈现出南朝化倾向。早在南北朝后期,南学已经北渐。隋唐间,经学尊南抑北乃至舍北从南蔚为风尚,贞观中孔颖达奉命撰写五经正义,周易,尚书,左传皆舍北从南。开辟唐代中叶思想学术变化的韩愈、李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南朝经学注重义理的继承和发展。至于文学的南朝化则更早也更显著。南朝后期大家,前有沈约、任昉,后有庾信、徐陵,都是魏末齐周文人写作的楷模。直到唐代前期,活跃在文坛上的所谓“初唐四杰”,仍是师法南朝后期的徐庾体。唐代中叶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乃是对文学南朝化末流的反响。关于唐代书法方面十分显著的南朝化

3、倾向,则为人所熟知。这里还要顺便提及,早在北魏孝文帝全面推行汉化政策时,自东晋至南齐承继并发展的汉魏以降的典章文物,经由刘芳、王肃等人传至北魏,为孝文帝所企慕和接受,后来构成隋唐制度的一个重要渊源。Z-x-x-k.Com对之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早有详确论证,不必赘述。总之,由于晋末动乱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北方封建社会的发展走上了一条特殊的道路,从而与直接继承汉末魏晋传统的南朝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唐代的变化,应该说是最重要部分,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当然,我们决不能把唐代发生的变化都归之于继承南朝。有一些变化并见于南北朝,比如纳钱和纳庸代役和科举制的萌芽便是。又如唐代职官制度的显著变化

4、乃是使职差遣官的产生,这完全是一个新的变化,我们在南北朝都看不到这种现象。至于生活、艺术方面,诸如服饰、饮食、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等,据近代人考证,在颇大程度上接受了国内西北诸民族和国外天竺、波斯东教的文化。这种被称为“胡化”的现象大抵起于北朝。我们这里只是相对而言,最足以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方面是南朝化或南朝因素。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下列不能体现唐代南朝化倾向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庄田制的发展及大批自耕农的客户化促使募兵制代替征兵制。B.贞观中孔颖达奉命撰写五经正义周易尚书左传。C.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重要部分,是对东晋南朝的

5、继承。D.唐代前期活跃在文坛上的“初唐四杰”的创作风格及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运动“古文运动”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学术风尚方面,隋唐间就已经出现了南朝化倾向,到唐代中叶,韩愈、李翱又继承和发展了南朝经学注重义理的风格。B.师法徐庾体的“初唐四杰”和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表现出对文学南朝化末流的反响。C.唐代纳钱和纳庸代役并见于南北朝,因此不能把唐代发生的变化都归之于继承南朝。Z-x-x-k.ComD.早在南北朝后期,南学就已经流入北方,到了唐代,更是从军事、政治、文化、学术风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南朝化倾向。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唐代职官制

6、度的显著变化与南北朝均无明显关联,而生活、艺术方面则与北朝有着直接的渊源。B.汉魏以降的典章文物是经由刘芳、王肃等人的传播及魏孝文帝的重视,最后构成了隋唐制度的一个重要渊源。C.唐代政治、文化上最活跃的人物是进士出身者,进士科最重文学,而重视文学正是南朝的风气,因此可以说唐代政治文化上显出南朝化倾向。D.南朝后期大家,前有沈约、任昉,后有庾信、徐陵,都是魏末齐周文人写作的楷模,可见,当时南学就已经影响了北方的魏、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

7、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

8、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

9、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赠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谥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建,

10、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衣服。C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它官职。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以谥法为依据。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遇害,幸亏母亲韦氏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遭遇凄苦终陈之世不肯享乐。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不仅凭借军功被封为应阳县子,后又屡次升迁,开疆拓土,而且在任

11、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杀怀有异心的将领,在台城失守后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文帝表达忠君之意,深得文帝信赖,文帝几次下发玺书奖赏他。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去世后,文帝感到很悲痛,派人吊祭,并赠谥,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5分) (2)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8、9题。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

12、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鹧鸪天暮春 黄升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注】孤雁儿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8你认为鹧鸪天暮春上片的“自拣残花插净瓶”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两词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满了愁思,但心境不同,请结合语句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

13、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2)三峡一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3)观刈麦中写农民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一件绿绸衬衣 德国 伯尔我完全按照人家告诉我的那样行事,没有敲门就推门走进屋去。可是,当我突然见到一个又高又胖的女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吃了一惊。她那脸上有着一种难得见到的东西:美妙的色泽,健康,非常健康,健康,安详,自信。 她的眼睛的神色是冷漠的。她站在桌子旁摘菜,身边放着一个还有吃剩的蛋糕的盘子,一只大胖猫正在蛋糕上闻来闻去。屋子又矮又窄,空气混浊,还有一股油腥味。我的畏缩目光在蛋糕、猫和女人健康的脸之间来回转个不停,喉咙里有一种呛人的苦涩味,噎得我很难受。 “什么事?”她问,眼睛抬也不抬。 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手提包拉锁,这时脑袋碰到了低矮的门框,最后取出了我的东西:Z-x-x-k.Com一件衬衣。 “一件衬衣,”我沙哑地说,“我想也许一件衬衣。” “我丈夫的衬衣足够穿十年的!”她说完这话像是出于偶然地抬起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件窸窸窣窣的柔软的绿衬衣,我看到她眼睛里突然闪现一种无法克制的欲望,心想这事已十拿九稳了。她连手也不擦一擦,就抓起衬衣,提溜着衬衣的肩部,翻来覆去观察每一道接缝,然后含糊不清地嘟哝了一声。 我不耐烦地内心不安地看着她又去继续把洋白菜弄干净,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