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333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考生注意: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试题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 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 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完成 1-3 题。1.经纬网的经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2.图中山脉 A.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是黄河的发源

2、地 C.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D.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 A.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河北省、山西省 4.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5.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 68 题。6.影响图中 1 月 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C.落叶林带、草原带 D.外流区、内流区 下图为

3、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 4-5 题。A.河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7.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A.R1 B.R2 C.R3 D.R4 8.下列关于图中四地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两地区 B.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C.地区是最适宜种植水稻 D.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 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学知识,回答 911 题。12.该区域的河流流向大致是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3.下列描述符合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是 A.土层深厚,千沟万壑 B.水流平缓,水量丰富 C.植被茂盛,生

4、物多样 D.气候高寒,寒潮频发 扎日南木错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海拔 4613m,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地势开阔。湖区地处藏北高寒草原地带,气候寒冷、干旱, 为纯牧区。属咸水湖,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泊局部浅水区生长茂密的水草和藻类,引来成群的水禽觅食。下图为扎日南木错等深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14-15 小题。9.B 地区从干湿地区、热量带划分来看分别属于 A.半湿润、热带 B.湿润、温带 C.半干旱、亚热带 D.湿润、亚热带 10.铁路线 C 名称为 A.陇海线 B.包兰线 C.兰新线 D.京广线 11.D 地区地处著名的河西走廊

5、上,该地区农业发展有利条件是 A.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B.山麓平原,灌溉水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地广人稀,水热充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沿 24N 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12-13 题。14.图中输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5.有水禽觅食的水域最可能是 A. B. C. D.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我国 30N 沿线附近四个城市 气候舒适度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 16-17 题。16.甲、乙、丙、丁分别是 A.拉萨、成都、武汉、杭州 B.重庆、杭州、武汉、拉萨 盐储量就达 4.4 亿吨以上。结合我国盐场分布图,回答 20-

6、21 题。四大盐场湖盐矿场 井盐矿场 海盐矿场C.西宁、成都、重庆、拉萨 D.杭州、西宁、重庆、武汉 17.影响四城市气候舒适度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城夏季气候舒适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B.乙城冬季气候较舒适主要受地形影响 C.丙城夏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梅雨影响 D.丁城冬季气候较不舒适是受海拔影响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 18-19 题。 18.该省有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有效改善了流经川江的航运条 件,缓解了 铁路的动输压力。 A. B. C. D. 19.图中铁路纵向密度较大,横向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山脉南北纵列,横断东西交通 B.有发达的长江航运 C.东西

7、部经济差异较小,不需太多铁路 D.西部地区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修铁路会破坏保护区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仅青海茶卡盐湖探明20.四大盐场产盐量较大的季节是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A. B. C. D. 21.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B.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 C.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 D.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 某考察小组 7 月份进入一个海拔 3000 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 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 22-23 题。22.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A.昼

8、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23.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 A.当地降水 B.远程调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太阳能资源受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 等随机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年降水量和城市分布图,太阳能热水器在该省区得到广泛推 广。据此回答下列 24-25 题。24.图中、地,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 B. C. D. 25.推测图中、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量最多的是 A. B. C. D. 读图回答 26-27 题。 26.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发展商品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地势平坦,光热充足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人口稀

9、少,本地消费量较小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A. B. C. D. 27.江浙地区曾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经济发展迅速,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D.制造乙醇汽油,消耗大量粮食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图 8 为“汉 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28-29 题。 28.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

10、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9.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 B. C. D. 30.以下农业区:东北三省 长江中下游区 南部沿海区黄河中下游区与下图所示相应 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二),(三),(四) B.(一), (二),(三),(四) C.(一),(二),(三),(四) D.(一),(二),(三),(四) 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14 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东是我国传统海洋经济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 的复合功能区,包括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区的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地是其核心区域,

11、在此云集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教机构,以及大量海洋科技人才。材料二山东半岛略图(图 11)及甲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 12)渤 海材料三烟台、威海自 2012 年入冬以来,仅 12 月份的降雪天多达 20 天,其中多次降大雪。 材料四下图为“黄河入海相对水量统计图”(1)据图从位置、交通两方面分析北部湾经济圈的区位优势。(4 分) (2)若在海南岛西部建一座大型钢铁厂,仅从全年盛行风向角度考虑,该钢铁厂布局最佳区位选择是( )(2 分) (3)南宁重点规划发展铝加工产业,试分析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4 分) (1)描述甲地区地形特征。(4 分)(2)分析烟台和威海冬季多大雪的自然原因。(3 分)(3)简析胶东半岛发展高端海洋产业的主要优势条件。(3 分)(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黄河入海相对水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4 分) 32.(14 分)北部湾经济圈包括广西、广东、海南沿北部湾地区,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 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的又一沿海经济区。读北部湾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4)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圈承接了大量由珠江三角洲转移的产业,促进了当地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北部湾和珠三角区域发展的影响。(4 分) 33.(12 分)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