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3330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二地理第一次联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二地理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 )A.地形区、自然区 B.自然区、行政区C.行政区、工业区 D.地形区、工业区2.关于两图中区域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图1区域具有明确的界限B.图2区域具有固定的面积和形状C.图1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D.图2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3.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2、( )A. B.C. D.4.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形成“点轴网”网络系统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选项中属于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指标的是( )A.预期寿命 B.教育程度C.人均国民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6.下列省区中与所属地区对应一致的是( )A.甘肃、辽宁、新疆西部地区 B.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东北地区 C.江西、福建、上

3、海东部地区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地区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图中秦岭淮河一线把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北方地区。读图回答79题。7.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三级阶梯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8.下列关于南、北方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发展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 B.北方地区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C.南方地区跨越亚热带和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 D.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 9.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南主

4、要是热带季雨林 B.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C.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D.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大豆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012题。10.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11.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市场需求量大

5、C.交通便捷 D.运营成本低12.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有利于油品安全、平稳、高效运输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A. B. C. D.读下面“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314题。13.“西气东输”的G段发生了弯曲走了很多弯路,原因是( ) A.缓解晋、陕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地区 D.拉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14.“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有利于解决我国( )A.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B.能源地区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C.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D.西部木材短缺的问

6、题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516题。15.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16.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A.增加劳动力需求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C.制约制造业发展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171

7、8题。 17.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18.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19.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D.水资源减少 20.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 C.建设生态保护区D.退耕还林还草图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2

8、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完成2122题。2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 防风固沙 净化水质塑造地形 涵养水源A. B. C. D. 2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则检测到( )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读“某区域图”,回答2325题。23.图示区域众多季节性河流的季节性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过度用水B.气温季节变化C.上游修建大坝D.冰雪消退 24.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近年来湖泊有减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湖边城镇建设

9、 C.引水灌溉,蒸发量增加 D.围湖造田 25.M地为湖边的小绿洲,其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电力援疆”成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日前,浙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达成协议,2017年浙江将购入11亿千瓦时来自新疆的绿色电能。材料二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变化。(1)新疆和浙江两省区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可以从 、 (填序号)等角度去比较。气候和地形水文和植被人口和城市工业和农业(2)新疆为浙江发展提供绿色能源,浙江对

10、新疆发展可提供的支持有 和 等。(3)比较新疆和浙江两省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异同点。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浙江省 相同点 不同点 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最大 (4)简述“电力援疆”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27.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的工程建设目标是: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自北向南)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 段。(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 线工程

11、。(3)北京人喝的长江水来自 线路调水工程,该线路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河北省、北京市。(4)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3点)28.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5分)(1) 根据图2气候资料,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2分)(2) 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5分)(3) 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

12、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4)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 (4分)29.盐地碱蓬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盐碱地上,是一种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盐地碱蓬不仅是一种野草、一道美景,它还是一道美味可口而且曾在饥荒年代救过很多人性命的野菜。盐地碱蓬也可以作为工业原科。此外,它还扮演着盐碱地“拯救者”和污染物“清洁工”的角色。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简述盐地碱蓬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2)甲地近年来盐地碱蓬生长范围扩大,试分析其原因。(3分)(3)乙地区盐地碱蓬大面积生长,带来的生态效益可能有 (4分)(4)你是否赞同规模采摘盐地碱蓬以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高二地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BCDADC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 ACBCDDDCD题号2122232425答案BDBCB二、综合题(共50分)26.(11分)(1) (每空1分,共2分)(2)资金 技术(每空1分,共2分)(3)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每点1分,共3分) 由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变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1分)(4)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