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93251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概要(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第一阶段:古典贸易理论,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一、主要假定前提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全社会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同种产品在两国生产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自由贸易,且贸易平衡;规模报酬不变。,二、绝对优势的含义就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绝对优势理论举例(分工前),绝对优势理论举例(分工后),按照1:1交换后的结果,基本思想: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各自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会是有利的。,基本含义:各国生产上的绝对优

2、势来源于该国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产品来说处于绝对优势,就应该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如果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方面相对于对方国家的同样产品来说处于绝对劣势,就不应该进行该种产品的生产,本国所需应从对方国家进口。,重大意义:一、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二、指出了一个国家只要根据有利的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自己生产更多的利益;三、提出了自由贸易政策。,局限性1、斯密关于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固有的倾向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斯密

3、没能提出和回答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参加贸易的问题。,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一、主要假定前提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自由贸易;劳动在国内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在两国之间则完全缺乏流动性;每种产品的国内生产成本是固定的;没有运输费用;不存在技术变化;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每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投入不变。,二、比较优势的含义,比较优势:就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2/3,1/6,比较优势理论事例(生产效率),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葡是英的1.5倍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葡是英的6倍,6,1.5,英国生产布葡

4、萄牙生产酒,比较优势理论事例(生产成本)(分工前),国家,产品,分工后,国家,产品,交换后,产品,国家,三、比较优势论的基本思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其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并且其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则两个国家应分别生产其有利程度较强和不利程度较弱的商品,并开展国际贸易来取得自身有利程度较弱和不利程度较强的商品,从中获利。,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四、比较优势论的进一步分析,五、比较优势法则的例外情况,六、比较优势论简评(一)比较优势论的科学性及历史进步意义1、比较利益论比绝对利益论更全面、更深刻

5、。2、比较利益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二)比较利益论的历史局限性1、李嘉图研究方法是形而上学的2、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现实问题3、劳动价值论不完全、不彻底,第二阶段:新古典贸易理论,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以两个国家相等的劳动投入量生产的不同产出量为出发点,而不是以生产同一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不同为出发点。,一、相互需求理论举例(互惠贸易范围),美国不参加贸易区域,英国不参加贸易区域,Y,X,PUS,PUK,1:1,1:4/3,1:5/3,互惠贸易区,1:2/3下限,1:2上限,1,2/3,2,贸易利得的分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说明本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6、越接近于分工和交换前自己单独生产时的产品量。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分得的贸易利益就越多。,相互需求的法则,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的贸易利得愈大,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提供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美出口小麦-Y英进口小麦,棉布,小麦,0,G-英提供曲线,B-美提供曲线,B,PE,E,E,X-英出口棉布美进口棉布,PE,x1,x2,Y1,Y2,第一章

7、古典自由贸易理论,A,每一点代表一个贸易条件,点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比,三、相互需求论简评,(一)历史进步意义,1.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2.引入几何分析方法,丰富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关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的观点不符合实际,未对国际生产关系的价值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二)局限性,第四节要素禀赋论(H-O理论要素比例论),赫克歇尔(),代表人物,俄林(),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类型。,要素禀赋论,狭义,狭义+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萨缪尔

8、森),广义,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一、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与要素禀赋论,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1933年,俄林出版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1942年,萨缪尔森经济理论的运营意义,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一国或地区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要素丰裕(factorabundance)一国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给量较大的情形。,测算方法:,将本国该要素总供给量与其他要素总供给量的比率与别国相同两种要素总供给量的比率进行比较;,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若一国某要素的相对价格低于别国

9、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则该国该要素相对与别国丰裕。,假定英国有2000万英亩土地和2000万劳动力,美国有2亿英亩土地和8000万劳动力。从绝对的意义上来看,美国的土地和劳动力都比英国多。但从相对意义上看,英国的土地/劳动力的比率为2000万/2000万=1:1,而美国的土地/劳动力的比率为2亿/8000万=2.5:1。,从这一数字的比率来看,相比较而言,英国在劳动力方面比较丰裕,土地相对比较稀缺;而美国土地方面比较丰裕,劳动力比较稀缺。,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要素比例(factorproportion)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要素密集度(factor

10、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生产两种产品时各投入的要素数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三、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两国同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同;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在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市场上,竞争是完全的;生产诸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可自由流动,在各国间不能自由转移;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它贸易限制;两国之间的贸易实平衡的

11、;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二)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商品相对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最终产品需求,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消费偏好,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H-O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首先,一个国家的要素比例决定了该国的比较优势。,第二,要素禀赋论说明,一国的要素比例决定该国的贸易结构,也就是一国的出口和进口产品。,第一章古典自由

12、贸易理论,即: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高,出口就不利。所以,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五、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思想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差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相对丰裕,另一些要素相对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口本国供给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本国供给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第一章古典自

13、由贸易理论,(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关于贸易的出发点:要素价格不同。,关于贸易的结果:各国要素价格均衡化。,现实世界要素价格均衡化有两种情况:,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要素价格均衡化趋势;,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从全世界看,要素价格均衡化的实现还很遥远。,部分发达国家制造业平均每小时工资为美国工资的百分数,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只是一种趋势:,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而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充分流动,即使在国内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移向另一个部门也不是充分便利的;,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它们的结合不能任意改变,这种整体性和

14、固定性的结合,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有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高点,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低些,从而阻碍了生产要素价格完全均等。,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如果各国都以各自的要素禀赋比率差距为基础进行贸易,其结果将使贸易前相对丰富的要素价格上涨,相对稀少的要素价格下降,从而逐渐达到要素价格比率的国际均等化。,(二)要素禀赋论的不足,六、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国际贸易论简评,(一)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第五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与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其人,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二)里昂

15、惕夫之谜的提出,?,一、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美国1947、1951、1971年的贸易结构,里昂惕夫得出结论:,这些数字表明,当我们以平均价值100万美元的国内出口去置换相同数额的竞争性进口品的时候,出口品含有的资本要少得多,而劳动则相对多一些。因此,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高而不是以资本密集型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换句话说,这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节约它的资本并解决其劳动力过剩问题。,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二)人力资本的差异,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一)劳动效率的差异(劳动熟练说、人类技能说),(三)贸易壁垒的存在,(四)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五)

16、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要素反向论),第一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三、里昂惕夫之谜简评,投入产出分析法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对要素禀赋论的前提假定条件(劳动同质、两要素模型、完全竞争)进行了修正。,1.下表为法国和德国分别生产1单位计算机(C)和1单位小麦(W)所需要的工作日数:国家计算机(工作日)小麦(工作日)法国10040德国6020(1)计算分工前各国的价格比。(2)解释哪一国在生产计算机上有比较优势和哪一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3)如果两国进行分工后计算机与小麦交换比较为1C:2.6W,各国每进口1单位产品节省多少个工作日?(4)如果两国的交换比例为1C:2.8W,各国进口1单位产品将节省多少个工作日?(5)根据(3)和(4)计算结果分析两国的贸易利益分配情况。,2、本国生产球棒的单位劳动投入为6,生产网球拍单位劳动投入为2;外国生产球棒投入为1;生产网球拍投入为4。1、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相对生产优势,为什么?2、对本国和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