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3077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说课讲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件,合肥市59中曹永辉,作者:岑参,石犀,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是谁?为什么大禹也不如他?,y,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建造者:,3、地点:,秦国李冰父子,2、时间:,战国时期,蜀郡岷江流域,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呢?,玉垒山,岷江,成都平原,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成,岷江,玉垒山,成都平原,A,B,C,岷,江,内江,外江,都江堰平面示意图,分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玉垒山,A,B,C,A,B,C,5、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分水鱼嘴:使江

2、水分流,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灌溉,(1)、结构,和运作原理,(3)、治水特点:,经验:,(2)、,重在疏导,“深淘滩,低作堰”,外江:分洪,(1)分洪减灾、引水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设计巧妙科学,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意义,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

3、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耳力大比拼,这些乐曲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耳力大比拼,这些乐曲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耳力大比拼,这些乐曲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想一想,1、这种演奏乐器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提示: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2、它是如何进行演奏的?3、当你听到此音乐时,你有什么感受?,二、神奇的编钟,1、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据你所知,钟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呢?,报时、报警,乐器,铜钟,神奇的编钟,战国曾侯乙编钟,2、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包括钮钟

4、19件,甬钟45个,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这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67公斤,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手顶托。佩剑铜人身着长袍,腰部束带,面容肃穆,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座上,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理,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创造了“楚声韶乐”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一件稀世之宝。,曾侯乙编钟,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岷江流域都江堰,战国时期秦修建,灌溉分洪经考验,李冰父子美名传。战国编钟曾侯乙,湖北随州出土现,气势磅礴音域宽,辉煌成就世界羡。,你相信利用瓶、碗、铁条等材料能够组合成打击乐器,并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吗?试试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也是个音乐天才。,动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