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2805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 新人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本章检测1(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以下2题。2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该国可能属于发达国家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 B C D3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现化服务业A B C D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

2、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以下2题。4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 BC D5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6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7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

3、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上世纪以下11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以下4题。8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9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10“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11“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改革

4、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以下2题1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1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城镇梳理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逆城市化现象凸现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 B。 C。 D。二、填空题14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5、材料一: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1)。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12)。(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

6、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5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是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垦区土地总面积为540.5万hm2。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单位:万公顷)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hm2)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4 9165 8725 8707 0446 2076 1754 885(1)黑龙江垦区土地垦殖指数是_。(2)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特征是_。(3)黑龙江的人均谷物产量是_,江苏的人均谷物产量是

7、_。请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4)东北平原土地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东北今后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A.利用后备耕地资源的优势,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科技投入,发挥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单产的前提下,有计划适度地扩大耕地面积D.充分利用沼泽、滩涂、湖泊等湿地资源答案一、选择题1C2C3D4B5C6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7解析: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

8、品率高。答案:D8A 9C 10C 11C12A13C二、填空题14(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2)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发展(3)原料 煤炭开采业(4)原料 煤炭开采业 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15.(1)41%(2)土地类型多样,耕地面积大,荒地多(3)1 523.96 kg/人434.49 kg/人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粮食占有量高。谁爱心常在,笑口常开,谁就无疑是幸福的。蒲柏(4)首先,长江三角洲的复种指数高。其次,东北地区虽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但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普遍低而不稳。而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水网地带,地势低平,田块破碎,人口稠密,稻作历史悠久,田间管理经验丰富,故粮食单产高。(5)BC-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