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2804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2讨论法 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3探究法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及光盘、三国形势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

2、要点背景资料介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并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思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以背景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

3、、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千古至文。二、资料助读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均可投影显示,教师也可提供相关资料,如:1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2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

4、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3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5、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4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它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能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要背得抑扬顿挫、感情丰沛,使学生产生激情。2教师领读课文片断,学生跟读,注意句中停顿。3学生齐读

6、课文。教师提示相关读音,多媒体显示:(1)生字:殂(c) 弘(hng) 菲(fi)薄 攸(yu) 韦(y) 谏(jin)猥(wi) 枉(wng) 庶(sh) 弩钝(n dn) 攘(rng)除 诹(zu)(2)通假字:裨补阙漏(通“缺”,缺点;读作qu)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读作yu)(3)多音字:以遗陛下(wi) 遗诏(y) 妄自菲薄(b) 性行(xng) 行阵(hng)塞忠谏之路(s) 长史(zhng) 裨补(b) 臧否(p) 4学生自读课文,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生1:诸葛亮劝说刘禅继承先帝遗志,振兴蜀国。生2: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对国内政务逐一安排,并表明自己的忠心。生3:诸葛亮陈述

7、自己出师的理由,并立下军令状,以示决心。生4: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既向后主提出数条治国建议,又向刘禅陈述出师理由,表达出师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分发文字资料,两人一份;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积累文言知识。文字资料内容如下:(1)积累下列词语:中道崩殂:中途去世。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深入不毛:深入到不长草木的地方。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妄自菲薄:随便轻视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苟全性

8、命:保全性命,苟活于世。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革兴。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泪。(2)古今异义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为“下流、无耻”)感激(感动激发;今义“衷心感谢”)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涕(眼泪;今为“鼻涕”)谨慎(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开张(开放、扩大;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布衣(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3)一词多义中道崩殂(路) 以遗陛下(给予) 道 遗咨诹善道(方法)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俱为一体(是)效 为不效则治臣之罪(尽力)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但任)

9、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若无兴德之言(没有)论 无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不论)然后施行(实行) 有所广益(益处)行 性行淑均(行为) 益 行阵和睦(行列)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却)而可计日面待也(连接状语与谓语,表修辞)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于 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对)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拿)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故临崩寄臣以人事也(把)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4)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10、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近、疏远)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五、思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理解文意。多媒体显示:(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用原句回答)(2)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1)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以下建议:诚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11、效。(2)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3)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3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

12、,向郭攸之、费帏、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3理清全文思路,指导背诵。师生一同梳理全文思路,多媒体显示本文词语提纲,内容如下:(1)形势危急大臣表现开张圣听 (2)赏罚严明第一部分 宫中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4)荐贤臣营中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5) 提建议亲贤远佞(先汉兴隆,后汉倾颓)(6)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第二部分 报先帝,忠陛下(7)展望雄图表示伐魏决心请命

13、出师表决心第三部分(8) 用贤臣兴德之言叮嘱陛下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第四部分(9)临表拜别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尝试背诵课文。4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中“出师表”片断,学生静观画面,静听诸葛亮自陈,感受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和谆谆教诲之情。5学生大声读背课文。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精读课文,质疑问难,探究思考,突破难点;赏读课文,品味表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延伸拓展,培养比较阅读能力,展示个性。教学过程一、师生齐背课文二、精读课文,探究思考,突破难点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多媒体显示:1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2文章第5

14、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3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是逸枝衍菖,对此你怎么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关于第一个问题:表文开篇点明天下形势,“今天下三分”,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三项治国主张。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执法严明、亲贤远佞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

15、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因此可以说,从蜀国形势谈起,这样的切入角度无疑是最佳的。第二问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如下:诸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一条是从益州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在虎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