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2785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doc(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模拟训练精选100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 (1)描写了一个落魄困顿的诗人形象。 (2)示例:“倦”“愁”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曲折地写出了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江天

2、暮雪元 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千崖暮如晓”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 4 分) (2)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 4 分) (1)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2分)而且写出了暮时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2分) (2)加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具有动感,纵深感。(2分)写渔翁的活动,突出江天暮雪的影响。(2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近试上张水部 酬朱庆馀朱庆馀 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妆罢低声问夫

3、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说这两首诗“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试从两首诗的内容方面对此加以说明。(6分) (1)都运用了“比”的手法(1分,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2分);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分)。 (2)近试上张水部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不安和期待的心

4、情(2分)酬朱庆馀表明张籍对朱庆馀才能的肯定(2分),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分)。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 (1)【思路探究】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在思考时不仅要理解“深藏”的含意,还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尤其是后面的“莫”“且教”等词的分析,理解海棠不愿出来的主观情感,这样,答案便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方法提炼】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遵循以下模式:词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画面?我们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5、面。描述是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词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词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伤“感伤”。 (2)【思路探究】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古诗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它要求考生既要有很好的诗词理解能力,又要有一定的诗词审美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理论。本题主要从表现

6、手法这一点进行鉴赏,全诗写的是海棠,它的“深藏”“莫轻吐”等与“桃李”的“闹春风”明显有着不同,这样,我们很容易从写作的主次关系中得出衬托这一手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 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方法提炼】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

7、评析、表现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用典等,分析是首先要围绕这些角度展开。(1)一是春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仕途不顺(被贬柳州),远离故乡,心中凄苦,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般。 注:必须答出意思;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是宦情的凄凄加上羁思的凄凄,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乱”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莺啼本无所谓“乱”,是听莺啼之人的心绪烦乱,所以才有“莺乱啼”的感受。 注:分析一个词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

8、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哪些手法?(3分) (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1)景物:亭基、渡口、江流、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9、(7分)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在写景上的差异。(3分)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写景,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1)(3分)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意境高古、清幽(或“幽雅);颈联写入望的远景。景象阔大、幽渺(或“幽深)。要点:近远景之别,意境(效果)之别。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 3分(2)(4分)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通过对卢岵处士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卢蛄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高洁,以及作者的景慕之情。(3分)(答

10、对手法1分;答对“卢岵形象”、“作者感情”中1项得2分,答对2项得3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用韶美原章韵王十朋弱羽年来正倦飞,夔门邂逅故人归。人生一笑难开口,世事多端合掩扉。况是桑榆俱暮景,何曾富贵已危机。明朝怅望仙舟远,百尺高楼上静晖。 【注】弱羽:飞行力弱的鸟。静晖:夔州静晖楼。 (1)“弱羽年来正倦飞”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说说“倦飞”二字寄寓了诗人哪些感慨?(6分) (2)请赏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1)(6分)比喻。(1分)宦游异乡,故人远离,人生多苦,世事无常,年岁已高,仕途不顺。(5分) (2)

11、(4分)想象(虚写)(2分)明朝独自登楼怅望,故人的舟船早已远去(1分),深刻地表达了此刻依依惜别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思归的情绪(1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上阙一、二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使用了哪种修辞?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从下阕看,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概括说明。(3分) 花木繁盛,花香阵阵,景色秾丽美好。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

12、(每点2分) 拟人;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每点1分) 旅途春光无限,愁思也无边无际;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驿舍偏僻寂静;抒情主人公夜不成眠,望月思人,倍感“寂寥”。(每点1分)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 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1分) 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1分) 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

13、自勉自励的情怀。(2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等。(2分,一句即可)十、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谒 金 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

14、处。(4分)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4分) (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闲。开头的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十一、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完成题(8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 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 罟(g)师:渔夫,这里指船夫。 (1)王诗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4分) (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含丰富,请略加分析。(4分) (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有以唐人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行客稀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4分) (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