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692610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1单元作文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教材概述】本单元要求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写文章波澜起伏的方法。“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该写得波澜起伏。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为什么写文章要有波澜呢?首先,客观事物是有复杂性的。这里说的复杂,有两个含义:一是事物的多侧面、多角度以及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的联系。二是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变化。其次,读者喜欢读有波澜的文章,让读者牵肠挂肚、感到惊喜或扼腕叹息是文章要达到的目的。如何写出文章的波澜呢?最常用的是抑扬法。要提醒学生注意,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分,或者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的、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

2、,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或者本末倒置。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兴波澜常用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运用常用使文章兴波澜的方法来叙事写作。【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阅读课本,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2讨论探究如何做到写文章有波澜。3让学生体会并有意识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导语设计】故事导入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走失了一匹马。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

3、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 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

4、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 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这个故事可谓一波三折,波澜不断。文本解读信息筛选怎样使文章有波澜?明确:1悬念。按照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的说法,悬念“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人有一种好奇和“求知”的本能,越是迷惑不解的事物,越想探究出个究竟。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

5、所在。2抑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3意外。让事情的发展和结局超出读者按一般经验或推理所可以作出的估计和料想。也就是说,读者 由前面的情节看到的故事只应向某一方向发展或了结,但到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或变化,竟然向读者未曾想到或估计到的另一方向发展,出现的是出人意料的另一个结局。4巧合。叙事性文章的写作,要重视表现偶然性的巧合。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

6、在于对个别特殊现象即带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5对比。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可能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6意识流动。文章通过人物的意识流动来刻画形象,反映生活,传达主题。意识,指人的感觉、想象、联想等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意识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人物意识的流动,可以表现人物的

7、内心世界,也可以折射现实生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把几种兴波澜的写作技巧结合在一起。然后做片段尝试练习。(让学生各抒己见,先口头交流,再书面训练)例文:捎韩风他要出国,人没出外贸局的大门,这消息便不胫而走。回到家里,屋子早坐满了人。“哥,给我捎台带电脑的收录机!”弟弟那么兴奋,似乎收录机唾手可得。“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妹妹是那么激动,好像高级化妆品已在她身上发挥了作用,更增添了她的妩媚。“妈,您捎什么?”他问。“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丈母娘也高兴得什么似的,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娘,您老呢?”“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娘的眼里闪着晶莹的光。等待(中国台湾)京之春他们认识

8、了三年。二人同是羞涩内向,个性保守。他从来没在她面前提过爱,然而,她依稀可从他羞涩眼眸中察觉那一股灼灼爱意。几次三番,她向他暗示鼓励,他却仍是木讷呆傻,不敢开口。岁月飘逝,三年后她跟另一个男孩订婚了,在订婚前夕却仍忘不了他。“如果他现在开口,说出那一句话,我还愿意回到他的怀抱。”在亲友祝福声中她这么想着,可是他什么也没表示,只不过眼神里多了一股淡淡的忧郁。终于,到了结婚前夕,在她新婚的喜悦中却掺杂着一股淡淡的哀伤。“如果他现在开口,说出那一句话,我还愿意放弃一切,选择这份迟来的幸福。”在试穿新婚礼服的一刻她这么想着,可是他什么也没表示,只不过眼神中的忧郁更浓了些。五十年后,二人都已白发苍苍。终

9、于,她先倒了下去,在病危中,他远从外地来看她。她紧紧握住他的手,把一生中的疑惑与等待化成一句问话:“告诉我,你究竟在等待什么?”他四顾无人,颤抖着声音说出了也是他一生中的彷徨与等待:“我在等你。”“等我什么?”“等你先开口啊!”课堂小结“写事要有点波澜”是针对作文的情节安排来说的。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心观察生活;二是关注审美需要;三是运用写作技巧。作业设计从“写作练习”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资料选编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抑扬法写人)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

10、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

11、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得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 ,不必说套话。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

12、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地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节选自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载梁实秋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作文指导如何写出新意来作文“出新”从“扬长避短”中出新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对于写作文来说,同学们也存在擅长写什么和不擅长写什么的实际问题。这时你就要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写出好作文。如果在“多题选一”和在一定范围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择材料时,假如选择你擅长的,就容易写出“新意”来。有一次作文,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题:,我想对你说或我爱,不论哪个题目,在文内都要颂赞一种鲜花的美。一位同学因为经常与姑姑通信,她擅长写

13、信,于是她选择了,我想对你说,在信中抒发自己对花的喜爱。文章这样写道:亲爱的姑姑:您喜欢鲜花吗?我相信您一定会很喜欢,因为您是一个很爱美的人。我们这儿有一种鲜花,因为花朵有十种鲜艳的颜色,所以人们叫它“十色花”。十色花的花朵真美:有水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有紫红色的多种多样,十分艳丽。水红色的花瓣层数很多,好像一朵朵美丽的小牡丹花。白色的虽然只有一层,但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耀眼。紫红色的也很娇美各种颜色的十色花交织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匹色彩斑斓的锦缎。十色花的花瓣很小,但是很多,如果您扯下一个花瓣,就会发现一颗十色花籽。原来十色花籽正好长在花瓣上。姑姑,十色花最特别的是花蕊。十色花

14、的花蕊很多,花蕊下部是洁白的,而上部却是金黄的,顶端还有比花瓣小的花。十色花虽然不能散发清香,但它那美丽的花朵永远吸引着人们。姑姑,听了我的介绍,你喜欢上十色花了吗?我将寄给您一些种子,明春您也在房前屋后,池塘边上种上一些吧,您的家和生活将会从此变得美丽无比!敬祝身体健康!您的侄女:秀秀10月5日这位同学扬长避短,运用写信这一体裁,颂赞了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鲜花,使这次作文出了“新”。作文“出新”从“独辟蹊径”中出新当年,智取华山的勇士们不相信“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终于寻找到了另一条能避开顽敌封锁的路,踏破天险,直捣山上匪巢。如同登山一样,我们写作文,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如能独辟蹊径,换一种写法

15、,就会不落俗套,别开生面,从而使文章“出新”。一个学校有许多同学中午在校蒸饭。在淘米时,许多白花花的大米被水冲走,浪费粮食,污染环境。许多同学就以“谁爱惜大米”为题,先讲“浪费严重”,再讲“节粮光荣”,最后号召大家“爱惜粮食”。可是,有一位同学却另辟蹊径,进行独特构思,以“会走路的米”为题,这样写道:你看到过会“走路”的米吗?我猜你的回答一定是“没有”。可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的确有会“走路”的米,只是你没有深入地去观察过、想过。不相信吗?瞧,清晨的校园里,同学们忙着蒸饭呢!此时,只要你细细地观察,一场好戏正拉开帷幕。米从同学的饭盒边儿掉了下来,一粒、几粒、几十粒就从这儿,米开始走自己的路了。米顺水来到阴沟里,停留在它们的休息站里,随后大量的阴沟水又将几两、几斤的米免费地带到了河流里。那些用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结晶,此时却成了污染河流的一个参与者。看了上述的事,你是不是还以为会“走路”的米不存在呢?你是不是想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呢?这篇文章对准的角度很小,但因为它另辟蹊径,换了一种写法,文章就显得非常生动,而且对许多同学有了一种感染,一种特殊的说服力。这样的文章不是出新了吗?作文“出新”从“曲折多变”中出新古人说:“文以曲为贵。”文章的描写最忌平铺直叙。作文中的描写要像游览名山胜景一样,必须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山道,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