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92361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述: (1)工程位置某立交位于高明大桥东岸,龙高公路与樵高公路的交汇处,属市干线公路建设网总体规划之一的广海中线。立交向西通过高明大桥到达高明区,向东通过龙高公路与佛开高速公路、325国道相接,向北通过樵高公路到达南海区西樵镇。2主要技术指标:(1)某立交为全互通式立交,匝道全长3673米,宽12.5米,设匝道桥3座,其中1-25米简支箱梁桥2座,桥宽16.25;20+25+20米3跨连续箱桥梁1座,桥宽12.5米。(2)计算行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3)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4)路基宽度:龙高路和樵高路路基全宽36.0米,其横断面布置为

2、:2.25m(土路肩)+2.0m(硬路肩)+0.5m(路缘带)+3X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0m(硬路肩)+2.25m(土路肩)。A、B、C、D、E、F匝道:12.5米,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0.5m(路缘带)+2X3.75m( 行车道)+0.5m(路缘带)+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12.5m。J匝道:13.0米,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1.25m(硬路肩)+3.75m(行车道)+2X0.75m(路缘带)+3.75m(行车道)+0.75m(土路肩)=13.0m。(5)匝道路面结构为:26厘米厚砼面层+25厘米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3、基层+15厘米厚水泥石屑底基层。(6)桥下净空:5米。(7)设计洪水频率为:大中小桥及路基1/100。(8)桥涵按地震烈度7度设计。3主要工程量:(1)本工程匝道全长3673米,宽12.5米,其中路基挖方为3.5万立方米,路基填方为11.7立方米,预压及超载顶压约1.1万立方米。软基处理段长738实,袋装砂井91356延米,土工格棚19885平方米。(2)路基防护:填方边坡防护:当填方高度小于2m时,坡面采用植草皮防护;当填方高度大于2m时,采用拱型防护,拱型植草,坡脚处均设置浆砌片石护脚加固。挖方边坡防护、土质及全风化岩石边坡:高度度小于2m时,采用植草皮;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

4、,坡脚处均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加固。(3)路基、路面排水路基、路面采用明沟排水。当路提高度小于2米时,采用直接漫流排除路表水;当路提高度大于2米时,采用急流槽集中排除路表水,急流槽布置间距一般为25m,路线纵坡小于0.5%时,急流槽间距为20m,并保证在凹形竖曲线的最底部设置一道。(4)路面结构:匝道路桥结构为:26厘米砼面层34689m2+25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6076.6m2+15厘米厚水泥石屑稳定底基层28157.9m2。(5)匝道中桥:C0+205.45匝道桥起点桩号C0+170.17m,终点桩号C0+240.73m,上跨B匝道,位于半径R=200m的圆曲线,跨径组合:(20+25

5、+2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箱梁高1.5m,采用单箱双室断面,箱底宽7.5m,悬臂长为2.5m,箱梁跨中腹板宽40cm,支点加宽段腹板宽50cm,端横隔梁宽1.2m,中横隔梁宽1.5m。桥墩采用双柱,柱径1.1m桩径1.3m。桥台采用肋板式台,肋宽1m,肋间距6.2m,桩径1.2m,梁端支座对应于肋身中心位置,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台均按法向布置。B0+499匝道、C0+55.74匝道桥均为一孔25m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上跨F匝道,B0+499匝道桥为斜交角120度,C0+55.74匝道桥为正交桥,空心板板高1.05m,整体化层厚10cm,桥断面由9块空心板组成,中板宽1.

6、65m,边板宽2.06m,铰缝宽1cm;桥台为一字式桥台,由于台高接近8m,桥台采用加强形式,台身厚设立为1.3m,基础为双桩加承台的形式,承台厚2m,桩径1.5m,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按嵌岩桩设计。(6)匝道涵洞有4座,其中2.5m跨盖板涵1座长39.5延米;1.0m管涵3道长49.7延米。4工程地质情况:(1)地质与地震:立交周围为菜地、鱼塘、农居、厂房和绿化带,地势比较平坦,地貌类型属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根据地质钻探报告显示,立交围土层厚度变化较大,淤泥质土和粉、细砂普通较厚,厚度为0.8-0.9米,但其上的覆盖层(硬壳层)较厚,达1.6-5.9米。立交附近未发现有全新活动断层存在,

7、可以认为桥区处于比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2)水文与气候:本项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21.80C。项目所属区域雨量充沛,特别是夏秋两季热带气候带2-3次台风,伴随暴雨,使地表径流强劲及早春阴雨,往往构成公路水害,诱发公路水毁。3工程工期:本工程暂定开工日期为2004年3月15日,计划工期15个月。二、施工准备:1 组织技术准备:组织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参加由监理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对原地面的标高进行联测;施工现场的勘查,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资料。2 机械设备及材料的准

8、备:(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材料计划,及时组织各项工程材料进场,供施工使用。(2)认真组织好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备的进场。(具体见机械设备、仪具一览表)3人员准备:(1)管理人员的组织:成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下设施工计划组、材料调备组、技术组、质安组、后勤组、工地试验室,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导下开展施工。(具体见“现场组织机构框图”,“进场管理人员一览表”。)(2)劳动力的组织:根据工程进度的需要,组织砼工、钢筋工、木工、机械工等分期、分批有序进场。4施工现场准备:开工前对整个施工场地进行复测、排障,修建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用房和施工人员生活区,接通水、电及通讯管线,施工生活区用红砖墙围蔽

9、和施工排水沟。(具体“施工平面布置图”)三、施工进度计划安排1 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2 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管理曲线、斜率图。四、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框图1 施工测量控制对建设单位移交的平面、高程控制桩进行复测和联测,复测和计算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后,送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用于施工测量。(1)平面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设计单位已提供桥梁曲线要素表、桥梁各里程,可算出各墩位基础中心及线路控制点的坐标,因此各墩位、线路控制点的平面施线采用全站仪,用坐标放线的方法进行测设,各墩位测设后需对角度和距离进行复核,方法采用沿线路中心方向放线复测法,保证对中误差小于2mm。(2)局部放线:钻孔桩位、桥台基础

10、、墩身的平面放线,由已放出的墩基础中心控制点,根据设计图提供的各墩基础平面图、墩身大样图,放出各墩基础轴线及其他控制尺寸。各箱梁、板梁、现浇钢筋砼平面位置放线,由各控制点(导线点或线路中心控制点)用坐标法放出各墩柱中心点,并标志在墩顶上,由各墩顶大样图上尺寸放出各梁板的中心位置,并用拨角法复测各中心控制点的角度和距离。桥面道路中心线的放线,在各跨梁板砼浇筑完后,采用常规的曲线测设方法,即沿线路方向放出五大控制定位桩及中心定位桩,作为桥面铺装层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的平面放线控制,曲线上每5m或10m、直线每20m设一控制定位桩。钢筋、模板工程及其他小尺寸平面放线均采用钢尺直接丈量。路基工程放线,施工

11、时首先要按照设计纵断面图上设计高程与标准横断面图,在实施上进行路基中心标高和边坡的设置,以此作为施工时挖土方的依据,根据施工边桩的位置和桩顶高程控制。(3)高程放线利用导线点上的高程控制系统,用水准仪将标高引至高程控制点。2软基处理:是项工程对软土路段的路基及桥头采用袋装砂井固结法处理,并根据稳定要求,设置土工格棚,砂井呈梅花型布置,间距1.3米、1.5米。袋装砂井的施工工艺见:“袋装砂井施工工艺流程及文字说明”。土工格棚的施工工艺见:“土工格施工工艺流程及文字说明。”3路基填筑施工:路基填筑一般路段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软基处理路段采用“薄层轮加法”施工;具体见“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及文字说

12、明”。4路面结构层施工:(1)本工程面采用水泥砼路面结构,总厚66cm,其中水泥砼路面26cm(抗弯拉强度为5.0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cm(R7=3.5Mpa0,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15cm(R7=2.5Mpa)。(2)底基层、基层施工。具体见“底基层,基层施工工艺框图及文字说明”(3)水泥砼路面施工:基层养护7天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面层水泥砼路面的浇筑工作。其施工工艺见“砼路面施工工艺框图及文字说明”5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是项工程桥梁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按嵌岩桩设计,其中1.5m桩32根,1.3m桩4根,1.2m桩8根,施工工艺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及文字说明”。承

13、台施工:51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及文字说明施工准备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路基整型路基观测堆载预压外运土方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51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容如下:填料土质试验调查,填土压实工艺试验,桩位复测。土方开挖前对施工围地下管线进行探明,如有图纸未标出的管线则应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处理。探测管线方法采用明挖2m深探坑和利用地质雷达探测结合进行。(一)填料土质调查试验:在路基填筑前,对挖方、借土场的路基填料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土工试验。每5000m3或土质变化时取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确定出土的密度、相对密度、含水量、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颗粒大

14、小分析、土的击实、土的承载比(CBR值)有机物及易溶盐、硫化物含量,并绘制颗粒级配曲线等,获取足够的数据信息量,并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判定土的工程性质、土方量变化率等与设计值、规允许值加以比较,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以确定最佳施工方案。(二)填方压实工艺试验:用于路基填方的各种主要填料,在开工前结合施工路段进行现场压实试验。目的是核对室试验结果,确定工艺参数及施工方法,其容包括:压实机械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最佳松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从而找出机型、厚度、压实遍数同规定指标的规律曲线,确定出标准化的实用工艺。并将试验结果报监工程师核准。(三)桩位复测:路基施工前,根据设计资料,

15、用全站仪对路基中心线、路基边线的控制桩重新进行复核,对桩位偏差不符合规要求的桩重新进行定位,并报监理工程师核准。同时按设计里程断面埋设观测边桩、测斜管,并对其中心位置、标高进行测量并加以记录。512分层填筑(一)填料要求:路堤填料应在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定地点获得,其品质符合图纸要求及规规定。透水性良好的填料可不受含水量的限制,但透水性不良或不透水的填料,应挖制其含水量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才能进行压实作业。(二)填筑工艺:施工前对基底进行压实。填筑时每层路堤填料,应均匀的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并大致平整,剃除填料中的大粒径石块。路堤填筑要随挖随填,随铺随压。填筑施工中,当中途长期停工,或雨天施工时,路堤表层及边坡应加以处理,不得有积水。复工时,在路堤表面含水量接近正常时对原填筑路堤重新进行碾压,方可继续填筑。软基处理段的路基填筑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规定进行,并严格控制其填筑速率。另外,运土车辆应在整个填土宽度往来行驶。(三)摊铺整平:每层路堤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