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长河落日扁》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1774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长河落日扁》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长河落日扁》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长河落日扁》教案 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长河落日扁》教案 鄂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河落日扁【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清课文思路2、学习说明方法过程和方法:1、收集资料,动手观察2、讨论合作,共同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敢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行解决字、词问题。初步读懂课文,疑难之处记下来,与同学讨论。2、寻找王维的诗使至塞边,读熟并理解。3、阅读物理课本中“光的折射”一节中的有关内容。【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自学、合作1、导入: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幅图画,和我一起朗读王维的诗使至塞边。再看我做一个物理试验。(见附件)请你们解释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硬币?(或做“铅笔放入水中的实验”)。因此,有人就把王维的诗改为:“大漠烟自横

2、,长河落日扁”-板书长河落日扁。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1)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雕琢:雕刻(玉石)。过分地修饰(文字)。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奚落: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使人难堪。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2)通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句,用简洁的语言编写文章的阅读提要。提示:第一部分:()由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说明“长河落日扁

3、”的原因。第2段写作者在大海观日时看到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联想到落日怕也是扁的,并在书里找到了答案,亲眼所见得到了证明。第3段承上启下。第4段,用筷子实验说明光的折射的原理,引出下段的说明。第5段说明落日扁的原因: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产生折射;折射贴近地面,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第6段写海市蜃楼也是由于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使光线曲折而形成一种自然现象。第三部分:()光的折射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第四部分:()作者通过探究“长河落日扁”的事理,告诉我们:司空见惯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3、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复述

4、第二部分的内容。要把这部分列举的4个例子尽可能概括清楚。4、集中交流,共同归纳出第二部分的内容。板书:落日扁。亲眼见。筷入水,“折”两段光线曲,落日扁“蜃楼”景,曲线“祸”第二板块:探究、辨析1、齐声朗读第二部分2、辨别4个例子之间的关系。提问:请你联系问文题,思考上述4和内容,说说哪个是课文的重点?它们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明确:是文章的重点,是课文的中心。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而举的例子;是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举例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再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写两个例子是为了引出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后面又写了,这个例子能不能删掉?为什么?(明确:列举大家经常听到又未必了解的“

5、海市蜃楼”成因的例子,是为了补充说明自己的判断的可信性,最终让人信服:落日不是圆的而是扁的。)4、把课文中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和物理课本上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学性介绍和科学性介绍的不同。(此环节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辨析的能力)第三板块:归纳、总结1、写作特色归纳:A、思维严密,说理缜密B、举例浅显易懂,生动形象C、语言准确、简练2、价值观探究:提问:“光的折射现象为人类发展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明确:近几百年来,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的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见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扩大了我们的眼界。)(

6、此环节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想象。)3、主题思想归纳:现在,我们知道了“长河落日扁”的原因,也明白了“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这些认识是我们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得到的体会。那么,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精神?学了课文后,你对“科学的追求”有了怎样新的认识?(明确:主题思想:表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善于发现,执著探究的精神。)(明确:认识: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科学规律,树立崇高的科学思想。)4、教师总结:美丽的大漠,袅袅的狼烟,曾让我们神往;有趣的实验,科学的解说,让我们理智的思考。感谢作者的解说,感谢编者的推荐,更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这接课将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索,也许将来的科学家就出在我们中间。多读书,勤思考,勇探索,这就是老师给你们的忠告。5、作业:a、课后练习1、2、3b、作者发现了“长河落日扁”,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发现了什么“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的事情吗?如果有,你也写一写。2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