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1698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稳固】2014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满分精读(一)精析精练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1分)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

2、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3、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第一段1“浩手斩二骑”中的“手”,为名词作状语,解释为:_。2“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中的“从”,为动词,解释为:_。3“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此句为定语后置句,应为:_,译为:_。4“浩冒阵而前”中的“而”,为连词,表示_关系。5郭浩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这些表现了郭浩什么性格特征?答:第二段6“以种师道荐”中的“以”,为介词,译为:_。7郭浩担忧西夏会乘金人南侵之时在西边发动进攻,于是又说:“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这表现了郭浩什么思想?结果怎样?答:第三

4、段8“浩适夜半至郡”中的“适”为副词,解释为:_。9“所将才二百人”中的“所将”是助词“所”动词,相当于名词性短语,解释为:_。10“金人遂引去”中的“引”为动词,解释为:_,此处引申为:_。11“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按”,可联系五人墓碑记中的“按诛五人”来理解,动词,解释为:_;阴,副词,解释为:_。12郭浩与吴玠两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答:第四段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缗:读_,一千钱称一缗,同“贯”。14“朝廷嘉之”中的“嘉”为动词,解释为:_。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已

5、: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3分)()浩手斩二骑,以首还流矢中左胁,怒不拔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浩与吴玠大破之ABC 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6分)译文:_(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6分)译文:_二、(2013宜春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1分)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

6、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彦回美仪貌

7、,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

8、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第一段1“百姓咸负担而立”中的“咸”副词,可联想到兰亭集序“少长咸集”来理解,译为:_。2“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躬”,可联想到陈情表“躬亲抚养”来理解,译为:_。3“彦回下帘不视也”中的“下”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动用法,_。4第一段通过哪几件事情赞美“褚彦回幼有清誉”?答:第二段5“时人莫之知也”,此为宾语前置句,译为:_。6本段重点表现了褚彦回什么样的品质?答:第三段7“百僚远国使”,指_。8“尝聚袁粲舍”,此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尝于袁粲舍聚,译为:_。9本段重点介绍了褚彦回哪些品质?答:第四段10“珍奇寻又

9、叛”中的“寻”,为副词,可联想陈情表“寻蒙国恩”来理解,解释为:_。11“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这句话写出了_。12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_,因此受到别人讥讽。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相比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可密藏之,勿使人见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彦回叙其事,

10、而不言其名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ABC 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4分)译文:_(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4分)译文:_(3)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4分)译文:_综合评价 答 案习题讲评课时17精读方案一、1.亲手2.跟随3.浩率数百精骑夺之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4.修饰5.有胆有勇,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屡立战功。6.因为7.表现了郭浩忠君爱国,有远见卓识。可惜皇帝惧怕得罪西夏人,影响议和,而没有答应。事情果不出郭浩所料,西夏而后迅速攻打泾原路,

11、攻下西安州、怀德军等地。8.恰逢,正好9.所率领的人10.掉头撤退11.查究暗中12.在处理宋万年事件中,吴玠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这一做法,两人由此产生隔阂,朝廷也没有很好地调节,结果“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13.mn14.赞赏,嘉奖原题练习1选A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或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举一反三。冒:不顾、顶着。2选B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A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由于;C项,动词,制造/介词,替;D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3选D为奋勇抗击夏人,为平治乱民。4(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精读方案二、1.都2.亲自3.使下,放下4.时人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