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16628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题考练】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6)一、选择题1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鲜卑族的封建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4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改革都取得成功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5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

2、益者是( ) A贫苦农民 B鲜卑贵族 C汉族地主 D封建国家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 ( )整顿史治 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 学习汉族文化A B C D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9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3、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0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1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2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改革( )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

4、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14

5、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1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 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 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

6、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4分)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3)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6分)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BCCDBB ADAB A二、非选择题13(1)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

7、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2)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3)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 (4)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14不同意这一观点。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进步为标准。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拓跋民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15(1)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2)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6分) (3)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6分) (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3分) (只要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3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