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3691651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五套含答案和译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父觊,武陵太守。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觊临终与兄顒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服未阕,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怀其文集,未尝离身。明帝崩后,乃改葬顒。除秘书丞,议驳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详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超欲立处士传。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

2、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迁始兴王友,固辞。太祖使吏部尚书宣旨令就。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愕然,穷问所以。晏曰:“袁彖为臣说之。”上衔怒良久。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寻白衣行南徐州事,迁侍中。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

3、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 (节选自南齐书袁彖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B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C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D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4、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言,可以指老子、庄子的著作,也可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B服未阕,指守丧尚未满期,古时与逝者亲疏关系不同有长短不一的服丧期限。C微服,古代多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人为隐藏身份、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D五行,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古人认为它们构成了宇宙的空间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彖少有风釆,其父深知其才。他少年时被举荐为秀才,不肯就任诸王府的参军;他父亲临终前给兄长写信,认为袁彖很有才识,能够显扬祖业。B袁彖议驳国史,能够坚持己见。他反对檀超为处士立传的想法,认为这些人排斥帝王,欺蔑将相,孤高偏执,司马迁

5、、班固都不曾为他们立传。C袁彖宦海浮沉,遭人谗言挑拨。他弹劾谢超宗时,因奏章模棱两可而被免官世祖治瓜,有人进谗言,说他讲过关于金刀的话,世祖怀怒很久。D袁彖因罪入狱,最终得到赦免。他因为预支俸禄被免官下狱;世祖出游时想起东冶还关押着一位贵囚,几天后借宴请之机,连袁彖一并释放。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2)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答案:10A “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意思是“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其中“从车驾”“在郊野”都是“射雉”的状语,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 “伯母王氏”是一个整体称呼,不可断开,且

6、下句“事之如亲”的主语应该是袁彖而不是王氏。11D【解析】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12D【解析】“连袁彖一并释放”错,根据文意,这个贵囚就是袁彖。13(1)袁顒在雍州起兵被杀,宋明帝将袁顒的尸体投入江中,不允许入殓安葬。(2)袁彖性情刚直,曾经因委婉讽谏触犯世祖,又与王晏不合。【解析】(1)“起事”,起兵;“见诛”,表被动,“不听”,不允许。(2)“微言”,委婉的讽刺话语;“忤”,忤逆,触犯;“不协”,不合。参考译文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父亲袁觊是武陵太守。袁彖年轻时便有风采气度,喜好写文章和谈论玄理。被举荐为秀才,各王府要择取他为参军,他不肯就任。袁觊临终时写给兄长袁颢的信中说

7、:“史公文才学识可嘉,完全能够使祖宗基业繁盛起来。”史公是袁彖的小名。袁彖守父丧还未满三年,袁颉便在雍州起事被杀,宋明帝将袁颢的尸体抛进长江,不允许家人收殓安葬。袁彖便与原先的一位仆人改穿平民服装,偷偷地去寻找尸体,找了四十多天才找到,于是便亲自背土,将袁颢秘密地埋葬在石头城的后山岗上。明帝驾崩以后,才将袁颢改葬。后来,出任秘书丞。对历朝国史进行评议。檀超认为,天文志记载星象及其位置次序,五行志记录当时的祥瑞灾异,二志所载的事实及用途都有差别,日食是一种灾异,应当放进五行志中。檀超又想立处士传。袁彖蜕:“只有那些与国家大业有关联的起过作用的人物,才能够在国史中记录其姓名事迹。现今那些孤栖隐遁之

8、士,排斥帝王,欺凌将相,这是偏颇特立的行为,不能够助长这种风气,改变社会风俗,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之立传,班固的汉书也没有将他们编写进去。如果确有一些好的行迹,无法舍弃省略的话,那也应当把他们的姓名业绩,附录在别的篇章中。”朝廷调任袁彖为始兴王府友,他坚决推辞不去。齐太祖派吏部尚书何戢向他宣布旨意命他就职。因弹劾谢超宗的奏章模棱两可,被罢免官职。袁彖性格刚强,曾经用寓意深远的言辞触犯了齐世祖,又与王晏不和。齐世祖在别殿用金柄刀切瓜,王晏在旁边说:“外面流传着金刀(刘)的说法,恐怕不适宜用这种东西。”齐世祖很惊讶,追问事情的根源。王晏说:“这是袁彖告诉我的。”世祖对此大怒,怀恨在心,很久都不得

9、消释。袁彖在郡任职,因预支了俸禄钱,被罢免官职交给东冶县处治。后齐世祖游孙陵,望着东冶县说:“那里有一位很高贵的囚犯。”过了几天,齐世祖与朝臣们一起巡幸到东冶,对府库实行了检查,举行宴会时,顺便赏给囚徒们一些酒肉,敕命召见袁彖与他交谈,第二天便释放了他。不久袁彖便以平民身份暂时代行南徐州事务,后升为侍中。袁彖体态肥胖,与众不同,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都要让好几个人相帮着扶持,才能徒步行走。他幼年时母亲便去世了,由伯母王氏抚养他,后来他侍奉王氏如同亲生母亲。他的妻子也很有孝心。袁彖在隆昌元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谥号靖子。(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

10、3题。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侍郎。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也。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

11、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其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

12、公。(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B.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c.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D.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B.车驾,一是指

13、马驾的车,二是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世宗。C.迁在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文中指升迁,还有“拔”、“擢”、“陟”、“拜”都表示升迁之意。D.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于忠思虑周全,料事如神。元禧谋反之际,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劝皇帝不必担心,最终果然如于忠所料,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B.于忠正直敢言,一心向公。他劝说北海王元详不要趋炎附势,损公肥私。这让元详非常惭愧。C.于忠正义凛然,胸怀坦荡。面对北海王

14、元详的责备,他有理有据地回应道:人生自有定数,非人力可改。D.于忠忠心耿耿,深受器重。世宗曾因听信高肇的话,将于忠调出京城,不久就后悔了,又将他召回京城,委以重任,还将他比作自己的股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5 分)(2)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5 分)答案:10【答案】C【解析】“为人”作忌惮的宾语,所以“忌其为人”要连在一起,排除 A、D;“中山要镇” 必须连在一起,排除 B,故选 C。11【答案】C 【解析】“拜”指授予官职,没有升迁之意。12【答案

15、】B 【解析】于忠是当着北海王元详的面劝说王遇,不是劝说元详。13【答案】(1)文明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厉,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 过而获罪。(“峻”、“左右”、“以”、“微谴”各 1 分,句意 1 分) (2)于忠经常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的言辞,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忠说:“我担心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 (“鲠气”、“忿”、“为所”、“尔”各 1 分,句意 1 分)【文言文参考译文】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于忠二十岁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一职。文明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厉,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过而获罪。于忠为人朴实正直,话又少,

16、终究没有过错。太和年间,于忠被授予武骑侍郎一职,因此被赐名为登。世宗即位,不久(于忠) 任左右郎将。元禧谋反之际,世宗在外面,(由于)事变发生得急促, 世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于忠进言说:“我世代蒙受特殊的恩宠,于是忠心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留守的重任,一直在注重防备镇遏,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 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后,抚着于忠的脊背说:“你比较令人满意。”赐给他五百匹帛。(世宗)又说:“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赞许你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于忠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又被起用恢复原 职。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被(皇上)亲近敬重而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