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3691649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2单元课文重点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春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绦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他喜爱春天。品析下列句子: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盼望着,连着用了两个盼望,是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向往春的急切心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通过脚步,赋予春天人的特性,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春喜爱。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句,形象地表达出了春天来临之际时的生机勃勃

2、。“偷偷地”更体现出春天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到来了,就像小草在我们不经意间就长了出来一样。“嫩嫩的”更能体现出小草刚刚长出时的鲜嫩。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野花数量很多,星星点点躲在绿叶中,有微风的时候会迎风摇摆,就好像眨眼时隐时现,又好像星星闪烁,表现了作者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做了牛毛,花针,细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雨的形态,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读读写写:嗡(wn) 朗(ln)润(rn) 酝(yn)酿(nin) 卖(mi)

3、弄(nn) 喉(hu)咙(ln) 应(yn)和(h) 嘹(lio)亮(lin) 烘(hn)托(tu) 静(jn)默(m) 风(fn)筝(zhn) 抖(du)擞(su) 健(jin)壮(zhun) 呼(h)朋(pn)引(yn)伴(bn) 花(hu)枝(zh)招(zho)展(zhn)比喻:1、明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2、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济南的冬天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

4、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品味下列语句: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春天的济南“温晴”的特点。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放”是轻轻的,“说”是“低声”的,语调温柔,这两个拟人化的动词,写出了一个伟大、善良的母亲对婴儿的慈爱之情,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母亲伫立于摇篮边轻声哼唱着摇篮曲使婴儿甜然入睡的动人场景。作者热爱济南、

5、赞美济南之情,浓浓地流溢出来。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点缀着残雪和草色的山坡赋予拟人化的情态“害了羞”的少女,有“粉色”的容颜,巧妙地点明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读读写写:镶(xin) 单(dn)单(dn) 安(n)适(sh) 着(zhu)落(lu) 慈(c)善(shn) 肌(j)肤(f) 秀(xi)气(q) 宽(kun)敞(chn) 贮(zh)蓄(x) 澄(chn)清(qn) 空(kn)灵(ln) 地(d)毯(tn)比拟: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

6、或者把甲物当乙物来写。雨的四季读读写写:蝉(chn) 花(hu)苞(bo) 娇(jio)媚(mi) 棱(ln)镜(jn) 粗(c)犷(un) 睫(ji)毛(mo) 衣(y)裳(shn) 铃(ln)铛(dn) 端(dun)庄(zhun) 静(jn)谧(m) 屋(w)檐(yn) 凄(q)冷(ln) 化(hu)妆(zhun) 莅(l)临(ln) 造(zo)访(fn) 吝(ln)啬(s) 淅(x)沥(l) 干(n)涩(s) 草(co)垛(du) 绿(l)茵(yn)茵(yn) 咄(du)咄(du)逼(b)人(rn)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7、,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课后习题: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景物为全诗渲染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2、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8、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风正”对“潮平”,“一帆悬”对“两岸阔”。古诗词积累(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本文叙述了“我”双腿残疾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及母亲默默承受并耐心安抚“我”心灵创伤的故事,表现了母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课后习题:1、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秋

9、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此为题,抒写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2、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3、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10、。(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1)“一直”:长期以来,总是。“我”沉浸在双腿瘫痪的巨大痛苦中,根本没有去关注母亲,内心难过忧伤和遗憾自责。(2)“再也”:永远。这句话表达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3)“绝”:一定,坚决,确定地。“竟”:没想到,意料之外。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我”内心深深的愧疚和怀念。读读写写:瘫(tn)痪(hun) 暴(bo)怒(n) 沉(chn)寂(j) 侍(sh)弄(nn) 捶(chu)打(d) 憔(qio)悴(cu) 央(yn)求(qi) 絮(x)叨(do) 诀(ju)别(bi) 淡(dn)雅(y) 高(o)洁

11、(ji) 烂(ln)漫(mn) 翻(fn)来(li)覆(f)去(q)喜(x)出(ch)望(wn)外(wi)散步莫怀戚以“我”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系,渐次展开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合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课后习题:1、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来的,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2、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好处: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信(xn)服(f) 分(fn)歧(q) 取(q)决(ju)

12、一(y)霎(sh) 两(lin)全(qun) 粼(ln)粼(ln) 各()得(d)其(q)所(su)散文诗两首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以一种儿童的心态来写的,用充满童稚的想法细腻地刻画了儿童天真可爱却又稍带顽皮的与母亲嬉戏的心理,表达了孩子须臾都不离开母亲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冰心的荷叶*母亲以暴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暗喻在充满挫折悲伤的路上鼓励保护“我”的母亲, 表达对(天下)母亲的歌颂与感激。读读写写:蒂(d) 梗(n) 匿(n)笑(xio) 沐(m)浴(y) 祷(do)告(o) 姊(z)妹(mi) 亭(tn)亭(tn) 徘(pi)徊(hui) 遮(zh)蔽(b) 心(xn)绪(x) 流(li)转(zhun) 荫(yn)蔽(b)世说新语两则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俄而:不久。何所似:像什么。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期:约定。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丢弃。去,离开。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舍弃。引:拉,牵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