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3691646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试题五套(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除夜二首(其一)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注】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之际,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殊方:异乡。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在语言上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

2、,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情味醇厚。B. 陈诗用“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既写出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心绪难平。C. 陈诗的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流离转徙,艰苦备尝。D. 这两首诗都写于岁末辞旧迎新之际,但具体来看,王湾借此诗表达了对新年的忧虑,而陈诗则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15. 这两首诗尾联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却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妇女儿童来送饭送

3、水,侧面表现农民繁忙辛苦的句子是:“_,_”。(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感叹结束写蜀道的凶险,进而转入抒写对人事关怀的两句是:“_,_”。(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两句写出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答案:14. D “王湾借此诗表达了对新年的忧虑”错误。王湾的诗总体上和谐优美,富有哲思,尤其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只在尾联表达了淡淡的乡愁,所以并没有表达对新年的忧虑。15. 相同手法:都用了虚写。王诗虚写家书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陈诗虚写自己要在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

4、景象。不同的情感:王诗借此表达了淡淡地乡愁,陈诗借此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和结束漂泊生活的盼望。16(1)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南。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本诗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

5、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诗人伫立江边,又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暮钟” 营造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氛围。B.本诗颔联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C.本诗颈联实写诗人在长江入海口送别友人,又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彼此依依不舍。D.本诗尾联,诗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15、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锦瑟中,李商隐通过 , 两句,表达了一种较

6、为成熟的人生经验:有些东西,在我们尚未失去之前,就已经若有所失了。(2)白居易在琵琶行开篇的诗句中,有两句分别运用了互文和借代手法,表达出朋友离别时情不尽兴的凄凉场面,这两句诗是: ,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回归”是陶渊明诗作中经常被描写的对象,类似的意思,他在饮酒(其五)中表述为: , 。【答案】14、C 并非实写:海门是长江入海处。但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李曹的 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因而诗中直言“不见”。遥远的海门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选 C。15、诗歌颔联和颈联描写的景物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

7、动。 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动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颈联中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一点 2 分,三点 6 分,答动静结合可酌情给分)16.(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感春(分司东都作)韩愈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注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韩愈因受谗言诽谤,

8、自请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职多为闲职。辛夷:又名望春花,其花色泽鲜艳。花房:花冠,花瓣的总称。环回:盘桓。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首联上句写辛夷花瓣忽然全部展开,语含惊喜;下句由“正盛”联想到“将衰”,略带伤感。B.颔联写辛夷一日之变:随着时间推移,花由清晨时的鲜艳明丽变成薄暮时的黯淡无光。C.颈联由描写转为抒情.抒发因辛夷花而生发的感叹;“况乃”一词加深了诗人的感叹。D.诗歌用对比手法刻画辛夷花:衰与盛、辉辉与耿耿明与暗、满地与摧颓,前后对比鲜明。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三)名篇

9、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离骚中,屈原借描写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佩饰来表现自已追求高洁品行的两句是“,”。(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谆谆告诚后主:宫中大小事情,只要咨询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后再施行,就一定能“,”。(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来表达对沧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答案:14.D “满地与摧颓”不是对比。15.含意:迎来繁花送走落花,我心中别有意绪:谁肯留恋这株辛夷花,为它逗留片刻? (2分)表达了诗人对辛夷花绽放的喜悦与沉醉,对辛夷花凋谢的惆怅与不舍;(2分)同时借物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被闲

10、置东都无人赏识的抑郁与怨愤。(2分)16.(1)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2)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经五丈原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注)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谯周: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马”“云雕”“柳营”写出蜀军飞速北进、直逼长安、威震中原的气势。B“天清杀气”,既点出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

11、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C“妖星照渭滨”暗写诸葛亮去世。相传诸葛亮死时,有大星坠落渭水之南。D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没有取得成功。16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不停地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3)六国论中的“_,_”,用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阐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答案:15D项,“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

12、没有取得成功”理解错误。“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蕴含着无穷感慨,诸葛亮的思诚,唤不醒昏庸的蜀后主,“不由人”包含着对蜀国灭亡的无奈与遗憾。故选D。16诸葛亮祠庙的摆设默默无语,表达对诸葛亮死去的痛惜。诸葛亮逝后,谯周却成为重臣,表达对统治者的讽刺。谯周的卑劣、后主的昏庸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追怀。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类题的设问方式:(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思路解析:这类题通常是结合某一诗句或意境提问,因此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才能把握诗

13、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步骤:(1)回答塑造的形象;(2)回答作者的情感;(3)回答作品的思想意义。本诗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未尾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做了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诸诸葛亮的崇敬,对昏庸的蜀后主和卑劣的谯周的讽刺。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爱戴和缅怀。1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早行

14、遇雨袁说友约得东风二月春,稍陪孤棹晓溪行。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饶人半日程。愁对梅残初话别,懒看桃艳欲欣荣。红尘未踏心先退,不是宵长故独醒。【注】稍:只,仅仅。故:仍然。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绘早春二月,春风吹拂,诗人乘坐孤舟,缘溪晓行,所写情景别有意趣。B颔联写昨夜饮酒使心中烦扰暂时得到宽解,一早出行又喜遇春雨,令人心生惬意。C颈联写梅花已残,桃花正艳,点出了时节变化,“愁”“懒”则暗示心境的复杂。D全诗写景清丽,用语浅近;但寻常物象景色之中,却隐含着诗人特殊的人生况味。16对末句“不是宵长故独醒”中的“独醒”应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

15、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敢于直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概括了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劝谏唐太宗治国应善始克终。(2)短歌行一诗中的“,”两句,是曹操化用古语,以山和海作比喻,表明自己渴望延揽人才的深意。(3)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那么秦朝就不会灭亡。两种说法均切中肯綮,深刻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答案:15. B(“喜遇”“心生惬意”与诗境不符。“雨不饶人”暗含着诗人淡淡的责怨,后文的“愁”“懒”也印证了这一点)16.“梅”代表了高洁,“桃艳欲欣荣”象征着世俗的烦扰,诗人在将要踏入红尘之际,心生退意,用“独醒”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孤棹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