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91583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报告文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1来询者基本情况某,女,17岁,某学院一年级新生。家住离学院所在的城市不远的县城,家中还有一个姐姐,父母均为老师,家庭生活温馨。因为她在家中最小,因而备受父母宠爱,家中生活事宜均由父母料理,父母只要求她努力学习。入学后,经常想家,几乎每周都回家,如果因为学校或者班上有活动不能回家,接下来的一周就不能安心上课,每天都会在着急、等待中度过,直到周末回家后,才能恢复平静的心理。分析诊断与指导帮助小在诉说中尽管表现出着急、无奈的心理,但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流属于的新生不适应问题.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大学心理咨询中遇到较多的一类问题。多数新生随着对新环境的了解、熟悉以及自我调节,经过

2、一两个月时间便能基本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少数学生由于没有在外生活的经验尤其是独立性差,心理脆弱,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对于这样的学生,在咨询中宜用环境法。对于小的心理适应问题,咨询者作了如下工作:(1)通过对一年级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使其了解新同学不适应大学生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不适应的程度不同而已。咨询者鼓励并相信她能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确立新目标,塑造新自我。(2)一方面为其介绍学校对她有吸引力的环境、人和事,进一步介绍她所学专业的前景,并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角度使之产生紧迫感、责任感,促使她尽快确定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为她介绍大学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处理学习分心

3、的具体方法。(3)在人际关系方面,给她介绍一些使自己融入寝室和班集体的方法,如扩大交往,寻找新朋友,让自己被人了解、理解的同时也了解、理解他人的方法,使其尽快找到新的情感寄托。(4)约见包括小在的同寝室的八位女生。以小型交心谈心会的形鼓请她们谈上大学的感受。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许多不适应的想法甚至宣泄了一些抱怨情绪,这使小找到了共同感受。咨询者向她们介绍了高年级一些同学在一年级的时候为适应大学生活所采用的办法。不久,这个寝室女生便形成了早晚集体锻炼、每周一次坦诚地相互评价、交心等不成文约定。(5)请小参加了咨询者主持的有新生、高年级学生、老师参加的“屯理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咨询员有意识地请小就

4、“当前我最需要的是科么”、“我所认识的我”等问题当众发言,请高年级学生中原有过不适应心理 的同学介绍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的经验、体会,在热烈、融洽的气氛中,小防和其他新生一样,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事后,小说这次活动使她心情好了很多。不久,小所在的班团干部们先后组织了“过集体生日”、“学习经验查流”、“学习竞赛”、“圣诞、元旦联欢会”、“巧手制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各尽其能,各扬所长,淡化了思乡情,交流了思想,切磋了本领,增进了友情,又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而小多才多艺,右活动中受到同学的好评和欢迎,因此,淡化了想家的情的方法,使其尽快找到新的情感寄托。(4)约见包括小在的同寝室的

5、八位女生。以小型交心谈心会的形鼓请她们谈上大学的感受。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许多不适应的想法甚至宣泄了一些抱怨情绪,这使小找到了共同感受。咨询者向她们介绍了高年级一些同学在一年级的时候为适应大学生活所采用的办法。不久,这个寝室女生便形成了早晚集体锻炼、每周一次坦诚地相互评价、交心等不成文约定。(5)请小参加了咨询者主持的有新生、高年级学生、老师参加的“屯理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咨询员有意识地请小就“当前我最需要的是科么”、“我所认识的我”等问题当众发言,请高年级学生中原有过不适应心理的同学介绍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的经验、体会,在热烈、融洽的气氛中,小防和其他新生一样,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事后,小说这次活

6、动使她心情好了很多。不久,小所在的班团干部们先后组织了“过集体生日”、“学习经验查流”、“学习竞赛”、“圣诞、元旦联欢会”、“巧手制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沱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各尽其能,各扬所长,淡化了思乡情,交流了思想,切磋了本领,增进了友情,又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而小多才多艺,右活动中受到同学的好评和欢迎,因此,淡化了想家的情绪,在新的环境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效果通过以上多途径多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小半年后终于适应了学校生活,并且可以做到一个月回家一次而不感到焦虑。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

7、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

8、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答: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

9、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0、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案例分析2.基本情况:(性心理问题) 某,女,15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性格比较向,文静。从初中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对异性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到了高一,看到别的女孩谈恋爱,心有强烈的情感冲动,很想找个“白马王子”,但迫于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不敢找。有一天,看到高二一名英俊潇洒的男生后就暗自喜欢上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上课无心听讲,心想着如何给他写信,整日心神不宁,幻想和他在一起的情景。同时,渐渐不愿和同学在一起,唯恐别人将她心灵的秘密

11、“偷”去。学习热情开始下降,成绩也越来越差。家长和老师追问她原因,同学们也用不理解的眼神探询她。她整日深感压抑、苦闷,备受心理挫折的煎熬。答:一、分析原因 某是典型的性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有: 1.性成熟。青春期开始逐渐进入性成熟期,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对异性的知识感到神秘好奇,这是自然现象。 2.青春期神经衰弱。多发于青春期(初中阶段),通常女生多于男生。 3.单相思倾向。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 该案例中,某就属于这情况。 二、解决方案 对于某的症状,可以采用以下疗法: 1.运用疏泄疗法,把某的爱尽情表达出来,或向知己、要好的朋友倾诉,取得一些安慰。 2.运用认知

12、疗法,使其明白性与爱是两个元素,两者常合在一起。此刻请患者学会分解性爱,把爱提取出来。爱一个人并非要共同生活不可。爱是奉献,不像性那样强调结合、“占有”。 3.战胜自己。激扬个人的自尊自爱,学会把握,驾驭自己。 单恋是一种自作多情的心理倾向。它是以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甚至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也还要一味追求。 三、小结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10至15岁的青少年大多要经历一个牛犊恋时期。从牛犊恋到成婚的这一段时间(现代人大致要有10年之久)称为“性适应期”。这是人生道路上期待、进步、欢乐、困惑、曲折、磨难最多、最大的时期,所有这些感受都可能与性爱有关。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

13、圆满地解决性爱难题,则为人生之大事,是一种良性的性适应。案例分析3.基本情况:(学习困难)某,14,女,初二,智商正常,文化课学习成绩在班上却倒数一二名,尽管她每门功课也很用功地去学习,但是收获甚微,而且学习起来也很吃力。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都很着急,家长也很发愁,家长甚至怀疑某心理及智力有问题。后来偶然谈及便请家长将她带到医院心理咨询室,确诊为学习困难。答:一、原因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部因素,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外部因素,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因素。二、解决方案1.给予认知上的指导。通过特定技巧(如画“愿望”图、时间算账等),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

14、。2.实施行为训练。每一次留一个她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作业,帮助她边增强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学习习惯,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3.最重要的一点是争取到家长的配合。4.对于由感统失调引起的学习困难,可进行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包括针对其前庭系统、大脑神经分化、脑神经抑制等方面进行游戏或锻炼。三、小结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应该注意: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2.平等互动,教学相长。3.唤起需要,发挥特长。案例分析4.基本情况:(厌学症)王某,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灯均收效甚微。由

15、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就是读不好书了,我就这样了。”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时有逃学去玩电脑游戏。答:一、分析原因1.学生自身的因素2.家庭因素3.学校教育的因素二、解决方案1.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2.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3.与其他老师沟通。三、小结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在对待中学生厌学的心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案例分析5.基本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