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1426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3.4 细胞呼吸 每课一练31 浙科版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呼吸一、选择题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 ()A核糖体里 B线粒体里C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2根瘤菌与生活在疏松土壤中的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细胞膜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核区3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 产生的能量太少A. B. C. D.4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5 m

2、L75 mL无氧乙25 mL75 mL通氧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丁25 mL75 mL通氧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5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产生的能量太少A BC D6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7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他们消耗等量

3、的葡萄糖,问他们共同放出二氧化碳和吸入氧气的体积之比是A12 B11 C23 D438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15,贮藏时间会更长9(多选)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具体部位是 A外膜 B内膜 C嵴 D基质10有氧呼吸产

4、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A都来自于葡萄糖B都来自于O2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D分别来自于O2的葡萄糖11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而受害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过快而引起烂根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受到毒害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12让实验动物小白鼠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小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13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 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5、.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14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15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

6、弱D. 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二、填空题16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数据时间温度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4 000.10.20.310 0.21.01.93.14.020 0.41.32.23.34.535 0.71.22.84.45.055 00.10.20.30.4(1)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做煮沸处

7、理,其目的是 。(2)该实验中酵母菌呼吸的反应式是 。(3)表中数据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 的量,20 时它产生的平均速率 是 mL/min。(4)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 (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17图56 图56中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 的影响,据图回答:(1)A点表示植物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些二氧化碳是_的产物。(2)由A到B,二氧化碳的释放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 _。(3)由B到C,二氧化碳的释放又不断增加,其原因是_。(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

8、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_。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细胞呼吸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其场所在细胞质基质。2答案:A解析: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3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释放能量较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答案:D4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酵母菌均可以产生CO2,A项错。由于丙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所以丙组的无氧呼吸速率高于甲组,丙组酒精的产量高于甲组,B项错。由于丁组供氧而丙组无氧,所以丁组的能量转化率高于丙组,C项错。丁组的细胞结构完整,所以有氧呼吸效率高于乙组,氧气的消耗量也大于乙组。答案:

9、D5答案:B解析: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一是产生的能量太少,二是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6D7D8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有氧呼吸的被抑制越彻底,但无氧呼吸的强度会增大,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会更多,其产物酒精还会伤害植物细胞。答案:C9BCD 10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中,CO2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水中的氧来自于O2。11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也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和动物呼吸不同的是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而动物是乳酸。对于植物来说,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如果植物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植物会由于酒精的大量积累而死亡。雨水过多,土壤缺氧,植物

10、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烂根。答案:A12B13C解析:酶1催化的反应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酶2催化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酶3催化的反应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14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无氧呼吸加强,水果贮藏只有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绿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时,不需要氧气的参与。答案:C15B二、填空题16(1)除去氧气和灭菌(3)CO2 0.9(4)35 少 葡萄糖

11、因消耗而减少17解析(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A点对应的氧浓度为0,A点的数值反应了无氧呼吸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可以得出A点植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2)由A点到B点,氧气浓度逐渐上升,使无氧呼吸受到抑制而减速,但对有氧呼吸而言,B点的氧浓度低,有氧呼吸的速率也很低,因此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由于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水平均较低,因此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急剧减少。(3)B点到C点,从横坐标可以看,氧气浓度明显上升,由于氧气浓度升高,有氧呼吸开始逐渐增强,并逐渐成为此阶段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是彻底的氧化产物,与A点的无氧呼吸相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4)蔬菜或水果在贮存过程中,如果呼吸作用过强,会使糖分等营养物质分解过多而影响其品质,同时过强的呼吸作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热量,易使水果蔬菜腐烂,B点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最少,在此氧气浓度下,有机物的消耗最少,呼吸产热最小,即最有利于果蔬的贮存。答案:(1)无氧呼吸 (2)氧气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3)氧气充足时,有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 (4)B点所对应的浓度 这时有氧呼吸已明显降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组织内糖类等有机物分解得很慢。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