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91424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ppt优秀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孟子二章,情境导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广大的就是孟子。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孟子这位名人及其主要思想。,课时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掌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词汇。2.了解孟子雄辩、善辩的风格,学习两篇文章结构严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层层推进的论说特色。3.正确理解和认识“大丈夫之道”的含义和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的道理。,作者档案,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

2、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主要有: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生难字词,衍yn畎亩qun傅说yu胶鬲g拂b士空乏f孙叔敖

3、o【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这个。【焉】怎么。【子】你。【未学】没有学。【嫁】出嫁。【往】去,到。【戒】告诫。,生难字词,【女(r)】通“汝”你。【违】违背。【顺】顺从。【正】准则,标准。【道】方法。【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立】站,站立。【大道】光明的大道。【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生难字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畎,田间水沟。【举】任用,选拔。【筑】捣土用的杵。【举于士】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市】集市。【故】所以。【任】责任,使命。【是】这。【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4、空乏】财资缺乏。【行】做,所行。【拂】违背。【乱】扰乱。【动】使惊动。【忍】使坚强。,生难字词,【曾】通“增”,增加。【益】增加.【恒】常常。【过】过失,这里指犯错误的意思。【然后】这样以后。【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表现,表露。【发】抒发。【喻】了解。【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课文解析整体感知,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

5、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课文解析整体感知,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课文解析整体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

6、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课文解析整体感知,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课文解

7、析整体感知,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课文解析整体感知,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1.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

8、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课文解析精研细读,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个人的志向和操守,即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是要有为坚持这种志向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课文解析精研细读,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2自然段是如何论证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

9、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课文解析拓展延伸,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要不要有忧患意识?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些什么?,示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个人价值的实现,民族大业的完成,人类美好的理想,主题概括,富贵不能淫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事例,阐述

10、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结构图示,富贵不能淫,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对比,妾妇之道,大丈夫之道,列举六位名人事例,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国无忧患易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别),(一般),(个人),(国家),(中心论点),(正面),(反面),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结构图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孟子的两篇文章,我们领略到了孟子文章的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也懂得了逆境成才的道理。今天我

11、们拥有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更加不能忘记古圣先贤的教诲,应当时刻警醒自己。,随堂测试,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B.曾益/其所不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入/则无法家/拂士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重若轻B.以顺为正者立天下之正位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同仇敌忾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随堂测试,3.富贵不能淫中有一句话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相似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4.你能写出两句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见相近的名句吗?,随堂测试,参考答案:1.D2.D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4.示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杜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