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停车泊设计论文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3690853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动车停车泊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动车停车泊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动车停车泊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停车泊设计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外研究表明:机动车辆与停车泊位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机动车辆保有量与停车泊位的比例达到为l:1.2 K.Teknomo,K.Hokao.Parking Behavior i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A Case Study of Surabaya,Ind-onesiaJ.EASTS Journal.1997(2):551-570.时,才能基本保证机动车的正常停车需求。然而目前对我国15个大城市停车泊位现状的调查显示,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城市提供的停车泊位的数量,现有实际的比值平均在5:1左右王辉. 机械式立体车库的特点研究及其应用D. 湖南大学, 20

2、08.,部分大型城市甚至更高,达到惊人的15:1王美馨. 重庆主城核心区立体停车楼设计研究D. 重庆交通大学, 2014.。就此数据来看,我国停车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目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尤其是对大型城市的停车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对比大型城市,停车问题浮现较晚的三线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相对偏少。同时,对比国外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欧美国家的停车设施经历了从路边停车到路外地面停车,再发展到地下车库停车及地上多层停车楼几个发展阶段李超. 城市商圈停车特性与停车选择研究以重庆南坪商圈为例D. 重庆交通大学, 2014.。尤其是地下和地上的自走式停车楼成为了欧美国家大型城市中心商业

3、圈的主要停车方式刘宗巍, 陈铭, 赵福全,等. 城市智能化停车模式的效益评估及产业推广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19):110-115.。目前,我国大型城市诸如北京、上海等已发展至停车楼阶段,但是大多数三线城市可能还处于路边停车、路外地面停车及地下车库停车这一阶段,这与三线城市停车需求远远低于一线城市的现状有关,同时可能也存在三线城市并未进行长远考虑的原因。所以本选题正是想从三线城市的角度来考虑停车问题,以镇江城建产业集团为例,探究借助政府平台整合全市停车资源,将停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可行性,从中试图在众人并不重视的区域发掘出新的思路。然而,即使现有的停车场模式已经非常丰富多样,但是

4、包括立体式停车楼在内还是有着自身的局限,匹配大型城市的人口容量和出行需求也渐显乏力 Bagloee S A, Asadi M, Richardson L. Methodology for Parking Modeling and Pricing in Traffic Impact Studie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2, 2319(2319):1-12.。同时国外的调查研究也表明,81%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停车的过程中,希望能提供有关停车场的有关信息,

5、比如是否还有空余的停车泊位、道路交通是否顺畅的有关信息。Edward calthrop,stef proost.Regulation on-street parking.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6:29-48.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当停车泊位的提供达到一定瓶颈的时候,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模式,优化停车位的选择性,智能引导城市内的停车,从而在另一个角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问题。1.1 国内外研究综述1、国外研究进程关于停车问题的研究,国际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最初是起源于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目前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

6、理论也非常完善。1956年美国学者发布Parking Guide for Cities,就是后来被交通学者奉为圭臬的城市停车指南。1965年,城市中心停车(Parking in The City Center)一书出版,该书主要是对中心商务区(Center Business District,CBD)的停车问题进行研究,后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用来研究停车问题的理论与实例基础。1971年出版了停车指导原则(Parking Principles) PARKING PRINCIPLESJ. Highway Research Board Special Report, 1971.,这本书总结了11个城市

7、的停车研究结果,停车指标依据城市人口,特征参数有停车位的供应、停车设施的使用、出行的目的、出行的时间、步行距离和速度、周转率等。1992年以后,英国交通问题凸显,英国政府在意识到交通问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后,有关学者针对停车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讨论,使得相关研究越发成熟、深入。1999 年美国Donald Shoup指出:限定和提高建筑物配建停车最低标准,是有效提高停车设施供给量的硬性措施。停车供给的增长,导致了停车价格的降低,而价格对停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发挥着重要的市场调节作用 Shoup D C. The trouble with minimum parking requiremen

8、t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 Practice, 1999, 33(78):549-574.。在 2004 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还就停车收费对静态交通需求管理和动态交通运行调节以及市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等造成的影响,做了细致而深刻的分析研究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Parking price and feesM.TCRP. Report 95,2005。发展至现今,国外对停车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理论体系也建立地相对完善,许多经验理论都被发展中国家学者所引用借鉴。2、国内研究进程国内对

9、停车问题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前,这个时期的中国城镇化还处于发展中,机动车保有量非常小。停车需求与停车供给之间的问题尚未显现,国内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相对比较浅,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外的研究日趋成熟,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了停车问题的重要性,从这个时期开始,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逐步展开,对停车问题的基本认识也逐步提高,并且据此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而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城市停车问题凸显,城市停车问题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瓶颈,甚至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内对此愈发的重视,并根据我国国情,对此展开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城市停

10、车规划和管理研究方面,张秀媛等编著的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张秀媛. 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的发展与研究过程,分析归纳了国内外的相关停车规划与管理的实际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就静动态交通的相互关系影响作了分析,提出了需要系统、长远地考虑和措施才能够解决城市停车困难的观点。贺崇明的城市停车规划研究与应用贺崇明. 城市停车规划研究与应用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的停车发展历程和经验,并就广州的停车规划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总结与分析,可以说是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与案例分析。陈爱莲的公共停车场(库)规

11、划设计施工与经营管理实用手册陈爱莲公共停车场(库)规划设计施工与经营管理实用手册,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2003年8月论述了城市汽车停车场、停车库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经营管理,结合大量的实例分别从城市汽车停车场、停车库设计的技术要求、汽车停车场、多层停车场、城市地下停车库及城市机械停车库等多个视角全方位地论述了怎样去设计、施工、经营管理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停车场。曹国华等的江苏省城市道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研究曹国华, 黄富民, 王辛,等. 江苏省城市道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标准研究C/ 2005城市规划学会年会. 2005.对江苏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标准进行研究,对我国规范城市

12、占道停车泊位的设置标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刘雪莲从停车需求、停车产业化环境、停车产业化现状及问题以及停车产业SWOT分析四个方面分析了停车产业的发展环境,从而提出了停车产业化的发展环境及策略刘雪莲. 城市机动车停车产业化研究D. 长安大学, 2012.。国内对于停车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国外对于停车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国内的研究进展也非常快速。目前,在停车场规划、停车场管理、停车产业化、经济杠杆、智能停车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均有较为成熟的研究。3、现有研究评述国内的研究在起步较晚的情况大力发展,充分借鉴国外经验针对国内国情也作出了非常丰富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

13、针对一、二线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而中国的三线城市在城市体量、人口、出行方式上都与一、二线城市有较大的不同,有些城市甚至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对三线城市的研究不够广泛。其次,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建立在静态研究上,例如对供给需求、选址规划、配建指标、停车收费标准、停车设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互之间作用、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也缺乏从城市规划初始的整体综合研究。1.2 研究的方法(1)、理论学习。参考国内外的大量文献,整理国内外到目前为止对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停车问题的方法路径。(2)、社会调查。拟采取问卷+访谈的方式,对镇江市市中心地块及非市中心地块的分属镇江

14、城建产业集团、镇江城市管理局及其他私人管理的停车场客户及周边群众分发问卷,主要涉及停车场满意度调查、停车场需求调查、价格接受度调查、是否需要更多信息、手机APP使用接受度调查等方面。同时,在分发问卷时随机抽取6-10人进行一定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可涉及到整个市区停车场的定价机制、用户需求、使用满意度调查等。(3)、统计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数据横向对比分属三个不同群体管辖的停车场的社会满意度,从数据中寻找三者之间的优缺点,从中获取相应的策略启发。同时,通过了解用户对手机APP的接受程度,也可作为前期市场调研的依据,为进一步优化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的停车产业提供一种新思路。(4)、定性分析。着重分析

15、获得的访谈内容,通过与受访者的谈话,获得更深度的,问卷所无法获得的定性分析结果。同时,有可能在与受访者的谈话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得到之前没有设想或预见的结果。2 城市交通的动态及静态分析2.1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根据城市交通流的状态,城市道路交通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2.1.1动态交通的概念动态交通是指由于出行而产生的行驶在各等级道路上的不同车型、不同行驶路线的车辆而组成的交通流总体状况2.1.2静态交通的概念静态交通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不同的出行目的而产生的停车行为和保管车辆而产生的在不同区域、不同停车场所的停放状态。即车辆的停车状态。2.2 城市动静态交通的现状2.2.1

16、城市机动车发展情况从经济与生活的发展需求来看,城市对车辆的需求更大,据调查可知,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的保有量达到了2.17亿辆,到2011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了10578万辆,比2010年底增长16.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增长20.4%。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增长25.5%。就河北省来看,2007年民用轿车保有量98.4万辆,增长35%,其中私人轿车85.9万辆,增长37.4%。2009年民用轿车拥有量167.3万辆,增长36.1%,其中私人轿车149.3万辆,增长37.3%。截至2011年上半年,河北省机动车保有量1293.9万辆,其中汽车690.3万辆,私家汽车保有量442.1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