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90758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测试 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1常州模拟)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地壳又称岩石圈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C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D软流层是地壳和岩石圈这两个圈层的分界线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答案:B读某地地质剖面图(为石灰岩),完成23题。2对于图中各岩石的分类,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沉积岩 B属于沉积岩C属于变质岩 D属于岩浆岩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是从地下延伸出来的,应属于岩浆岩。答案:A3图中岩石按照形

2、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解析:均为沉积岩,形成越早,位置越靠下,所以形成时间早于;从图中可以看出为花岗岩,其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所以形成晚于;为玄武岩,因其在中也有分布,所以其形成早于;为石灰岩,其与岩浆交界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大理岩;形成晚于。答案:B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回答45题。雨花石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是石灰岩4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

3、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5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A太湖石昆石 B雨花石砾石C雨花石昆石 D砾岩昆石解析:第4题,雨花石具有很好的磨圆度,说明经过长期的搬运,它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昆石是内力作用的产物;石灰岩是沉积岩,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第5题,雨花石存在于砾石层,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雨花石砾石是可能实现的。答案:4.D5.B(2011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67题。6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7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A BC D解析:第6题,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基础上发育的,这种岩石属于沉积岩

4、,对应图中的甲;图中的乙为岩浆岩。第7题,根据物质循环图可知,表示冷凝作用、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表示重熔再生作用;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对应。答案:6.A7.B8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关于构成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A BC D解析:是安徽黄山岩浆岩,在地表更多见的是沉积岩;是黄河壶口瀑布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云南路南石林,为沉积的石灰岩,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5、)(2011泰州调研)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910题。9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为沉积岩BC为喷出岩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解析: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相关性可知,A为岩浆、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答案:BD10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为冷却凝固作用 B为重熔再生作用C为变质作用 D为外力作用解析:为冷却凝固作用;为隆起作用;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AC(2011徐州模拟)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

6、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乙中各数字表示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冷却凝固 B外力作用C重熔再生 D变质作用解析:根据图乙中箭头指向及文字提示判断为重熔再生作用,为外力作用。答案:AD12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C可能埋藏有煤炭 D由火山活动形成解析:注意题干叙述为“图甲岩石类型”,而不是“图甲岩石”,该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也可能埋藏有煤炭。答案:AC三、综合题(共36分)13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岩,判断理由是:_。(4分)(

7、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8分)(3)岩石A与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岩。(2分)(4)A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原因是:_。(4分)(5)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2分)解析:第(1)题,图中A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第(2)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玄武岩属于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第(3)题,A、B接触地带,在岩浆的高温作用下,岩石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第(4)题,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堆积形成的,故在A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第(5)题,B岩层侵入到了A岩层

8、中,故A岩层形成年代较早。答案:(1)沉积具有层理构造(2)图略(C位于地壳上部,D位于岩浆喷出地表处)。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3)变质(4)A是沉积岩,沉积岩的岩层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层层堆积而成,岩层中常能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5)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14阅读下面的童话故事,使用地理术语来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16分)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它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它们得到批准,一起到地面旅行,它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没

9、有停步,与其他的伙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向低处流,忽然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边的同伴:“这是怎么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岩浆了。”(1)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2分)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亮亮发现自己的个头变小了,并随着风儿和流水向前奔走。亮亮边走边欣赏着地表美丽的风光,忽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晶晶。亮亮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来到地表的?”(2)你认为亮亮个头变小的原因是什么?(4分)(3)请你简要推测晶晶来到地表的过程。(4分)亮亮和晶晶又一起踏上旅程。不知过了多久,它们觉得累了,便在一处低地停下来休息。不久它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伙伴

10、也停了下来,并且开始压在自己的身上,慢慢地它们的身体变得坚硬起来。又过了一些日子,它们商量着回家去,但怎样才能回到岩浆之家呢?这时,身边的一位老者笑着说:“要回家,你们还要经历两次大的变化,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依照老者的指引,亮亮和晶晶终于回到可爱的岩浆之家,并向没有到过地表的伙伴讲述了它们的地表之旅。(4)亮亮和晶晶在低地变成了哪类岩石?(2分)(5)右图是亮亮和晶晶地表之旅的路线图,“可爱的岩浆之家”是_;“随着风儿和流水向前奔走”的阶段是_(均填写数字或字母)。(4分)解析:第(1)题,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2)题,已经生成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变得比较破碎。第(3)题,通过地壳运动,岩层上升,上覆岩层被风化、侵蚀掉,侵入岩露出地表。第(4)题,岩石被风化、侵蚀后的产物被搬运到地势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第(5)题,由图中可以推知为岩浆,为岩浆岩,为沉积岩,为变质岩,a为冷却凝固作用,b、d为变质作用,c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e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浆岩。(2)受到风化、侵蚀作用。(3)随着地壳隆起,上面覆盖的岩石被剥蚀(风化、侵蚀)而露出地表。(4)沉积岩。(5)c- 6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