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90587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讲义第四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第一节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一、公共关系部(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与职能1、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信息情报部2、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决策参谋部3、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宣传、外交部,(二)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原则1、精简的原则2、自动调节的原则3、专业性原则4、协同性原则5、服务性原则6、针对性原则7、权力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三)公共关系部的一般模式1、按照公共关系的工作特点来考虑2、按公共关系部的隶属关系来考虑,(四)公共关系部的规模及内部分工1、公共关系部的规模-公关部的规模要适应企业的规模大型企业,指那些人数上万名,年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它的公关部人员平均为44

2、人,且本身的分工较细,门类较齐全,一般有四个分支层次:公关部经理各主要关系部(如社会关系部、新闻关系部、消费者关系部,股东关系部、政府关系部等)各公关业务科(如礼宾科、报道科、员工科等)各业务股(如捐赠股、员工简报股、摄影股等)。小型企业,指那些人数500以下,年产值6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它的公关部人数大都不超过5人,且分支层次简单,一般只有两个:公关部经理业务人员。那些人数不过几十的“微型”企业,往往就没有公关部了。中型企业则公关部平均为10人,没有公关业务股。2、公共关系部的内部分工,二、公共关系公司(一)公共关系公司的特点和职能1、公共关系公司的特点2、公共关系公司的职能(二)公共关系

3、公司的种类1、单一型2、集团型,(三)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有关方针政策2、为客户保密3、一切为客户着想,(四)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1、项目收费2、综合收费3、按项目需要分次收费4、项目成果分成(五)客户选择公共关系公司的标准1、公司的信誉、声望和权威性2、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3、公司客户情况4、收费标准情况,公关公司的利弊,优点:能更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的建议和方案往往具有权威性;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渠道和网络。,短处:难以做到对企业的各种复杂情况(如人事情况、裙带关系、历史渊源等)的深入而具体的了解,故往往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此外,聘请公关公司(特别是长期聘请)的开支,也一般比支付本企业公关人员薪金要大很多,不宜大规模进行。,中国的公关公司简介美国的希尔诺顿公司1984年底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1986年3月,博雅公关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这家公司虽然晚到了一步,但却率先采取一项大行动,就是与中国新闻发展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在中国进行贸易的外国企业提供公关服务。在此举的推动下,1986年7月,中国新闻发展公司特别设立了中国环球公关公司,这是国内自己的第一家公关公司。1987年6月成立的广东珠海公关公司接着,上海又成立了“大通公关公司”,三、公共关系社团(一)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第一节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综

5、合型社团学术型社团行业型社团联谊型社团媒介型社团,公共关系社团的类型,(三)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四)公共关系社团的发展趋势1、公共关系地域局限性向社团的协同性转化2、公共关系社团工作职能的饿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3、从社会事业型向兼服务经营型转化,第二节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公关人员是指一定组织中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专职人员。公关人员是设计、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共关系事业的成败。,第三节公共关系人员,一、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公关人员素质,是指公共关系人员在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实现增强组织机构的生存能力和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的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个性、作风、素养等

6、基本素质。换言之,就是决定公关人员从事各项活动能力的各个内在因素的总和。,(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1、塑造形象的意识: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形象。2、服务公众的意识:公众就是上帝;“顾客至上”。“赢得公众的支持”3、真诚互惠的意识:公平合作。表现为目的、计划、行为、效果的互利互惠。4、沟通交流的意识5、创新审美的意识6、立足长远的意识,(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1、自信的心理:有了自信心,才能激发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创造出奇迹。2、热情的心理:走到哪把微笑带到哪。嘴勤、手勤、腿勤、要动脑、动手、动腿。3、开放的心理:面对各种各样的人,能够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善于“异中求同”,

7、阅读材料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公司使用几十年的经营良方已成为历史,它们在挣扎着适应变化的格局。那些历经数代坚持不解雇雇员的公司,如今一次裁员就把万名员工赶上街头。可叹的是,没有人欠你一份工作。这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事,只由你一人负责。你的惟一雇员,就是你自己。全世界的几百万职工,正在与你竞争。你需要把握自己的前途、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行动安排;保护自己的事业免受侵害,并使之从各种环境中获益,是你的职责。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去做。,(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有: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职能作用,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公共关系的

8、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等。基础科学知识哲学、思想史背景学科知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文化学、民俗学、人际关系学专业学科知识公关基本概念、公关历史与发展等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公共关系是一种实践性强、重视经验积累的职业,当然也重视公关基本实务知识和技巧。事实上,公关调研知识、公关策划知识、公关谈判技能、公关传播方法等,是每个公关从业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实务知识。操作性学科知识广告学、写作学、演讲学、社会调查学、计算机应用与社交礼仪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1.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

9、文字、宣传能力(对内外的宣传,编写宣传材料、撰写新闻稿件、编写组织刊物、为领导写发言稿)口头表达能力(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2.组织能力:较强的组织谋划能力。3.信息能力: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4.社交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5.应变能力:自控、自制和处理危机应变能力开朗、顽强6.创新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求新、求异、求名心理;企业形象的定位、企业识辨系统(CIS)的创意、企业文化的设计要想在社会引起轰动等。7.正确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8.情商(EQ)、智商(IQ):人生成功的方程式是20%的IQ80%EQ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任

10、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的管理。3、适宜的心理素质,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1、恪尽职守,真诚老实2、努力学习,有效工作3、廉洁奉公,不谋私利4、公道正派,谦虚团结,(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则1、国际公共关系道德准则2、英国公共关系协会(IPR)的职业行为标准3、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三、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一)组织内、外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1、组织内部公共关系部人员与外部公共关系公司人员的工作合作2、组织公共关系人员与政府部门、新闻媒介和有关专业人士的工作配合(二)组织自身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1、经验因素2、知识因素3、智能因

11、素4、专业因素,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考评(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途径和方法1、院校教育。2、社会教育3、可资借鉴的国际公共关系教育经验,公共关系人员,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意义: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程度,成为公关事业是否蓬勃旺盛的标志之一。追求严格训练,造就具有实际才能的合格人才是公关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教育培训的意义和任务,为了造就一大批精通业务、学识广博、能力出众的公关人才,应完成以下几项艰巨的任务:1.国家制定总得教育方针2.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确定培训基地3.从实际出发,利用多种形式,区别不同层次规格,进行灵活多样的培训4.建立一套考核标准和评估制度,公共关系人员,根据公共

12、关系工作的需要以及个人的特点,可以培养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人才:第一,是通才型的公关领导人才。第二,是专才式,如新闻写作、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美工摄影、编辑制作、绘画书法等。,教育培训的目标和途径,1.培养目标,2.培训途径,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大专院校的正规培养。二是短期培训。短期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举办培训班、见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指导、全员培训。,公共关系人员,(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考评,(一)公关人员考核的重要意义所谓公关人员的考核,主要指组织对本单位公关人员的思想、品行、技术业务服务、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以及性格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以此来判断公关人员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相称。对公关人员的考核是决定其报酬、使用、奖惩、培训等的重要依据,目的就是为了在正确考察、评价的基础上,做到量才使用,合理分配报酬等,以充分调动公共关系人员的积极性。,公共关系人员,公关人员考核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