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690335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8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风险管理说课讲解(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险管理,目录,一、通用规范、评审标准要素二、风险管理的意义三、基本概念四、风险控制五、常用评价方法介绍,一、通用规范、评审标准要素,5.2风险管理5.2.1范围与评价方法5.2.2风险评价5.2.3风险控制5.2.4隐患治理5.2.5重大危险源5.2.6风险信息更新,3风险管理3.1范围与评价方法3.2风险评价3.3风险控制3.4隐患排查与治理3.5重大危险源3.6变更3.7风险信息更新3.8供应商,【通用规范】5.2.1范围与评价方法5.2.1.1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准则。【评审标准】3.1范围与评价方法1.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并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

2、、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2.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通用规范】5.2.1.3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有:1)工作危害分析(JHA);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3)预危险性分析(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6)故障树分析(FTA);7)事件树分析(ETA);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评审标准】1.可选用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2.可选用HAZOP法对危险性工艺进行危险、有害因素

3、识别和风险评价;3.选用其他方法对相关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通用规范】5.2.1.4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评审标准】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价准则;2.评价准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规定;3.评价准则应包括事件发生可能性、严重性的取值标准以及风险等级的评定标准。,【通用规范】5.2.2风险评价5.2.2.1企业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

4、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评审标准】1.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2.根据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3.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价。未按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开展风险评价,扣10分(B级要素否决项)。,【通用规范】5.2.2.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评审标准】1.厂级评价组织应有企业负责人参加;2.车间级评价组织应有车间负责人参加;3.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通用规范】5.2.3风险控制5.2.3.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

5、,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评审标准】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建立重大风险清单;2.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3.风险控制措施符合标准要求。未将重大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扣15分(B级否决项)。,【通用规范】5.2.3.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6、【评审标准】1.制定风险管理培训计划;2.按计划开展宣传、培训。,【通用规范】5.2.4隐患治理5.2.4.1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评审标准】1.建立隐患治理台帐;2.对查出的每个隐患都下达隐患治理通知,明确责任人、治理时限;3.重大隐患项目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3.按期完成隐患治理。,【通用规范】5.2.4.2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

7、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评审标准】建立重大隐患项目档案,包括隐患名称、标准要求内容及“五到位”等内容,【通用规范】5.2.4.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评审标准】1.暂时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2.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无力解决的原因和采取的防范措施。未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扣20分(B级要素否决项)。,【通用规范】5.2.4.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评审标准】1.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

8、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2.纳入隐患整改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3.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要说明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原因、整改计划和防范措施等。1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纳入计划,或未限期解决或停产,一项不符合扣20分(B级要素否决项);2未书面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扣20分(B级要素否决项)。,16,【企业达标标准】(增加)二级企业应符合本要素要求,不得失分。若失分,扣100分(A级要素否决项)。一级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一级企业未建立安全预警预报体系,扣100分(A级要素否决项)。,【标准化要求】,【通用规范】5.2

9、.5重大危险源5.2.5.1企业应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评审标准】3.5重大危险源1.按照GB18218辨识并确定重大危险源;2.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辨识、分级记录;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事故应急预案;安全评价报告或安全评估报告。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或未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扣100分(A级要素否决项)。,【通用规范】5.2.5.2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设置安全监控报警系统。【评审标准】1.重大危险源涉及的压力、温度、

10、液位、泄漏报警等重要参数的测量要有远传和连续记录;2.对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3.毒性气体应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4.设置必要的视频监控系统。,【通用规范】5.2.5.3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评审标准】1.明确定期评估的时限和要求等;2.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通用规范】5.2.5.4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评审标准】1.定期检查、维护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设施,包括检测仪表、附属设备及配件;2.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取得检验合格证。重大危险源有重大

11、事故隐患,且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扣100分,(A级要素否决项)。,【通用标准】5.2.5.5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至少进行1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评审标准】1.按要求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2.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3.涉及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应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4.涉及剧毒气体的的重大危险源,应配备两套以上气密性化学防护服;5.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按规定频次进行。,【通用规范】5.2.5.6企业应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送当地县级以

12、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评审标准】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形成报告,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通用规范】5.2.5.7企业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评审标准】1.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规定要求;2.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防护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无防范措施,一处扣20分(B级要素否决项)。,24,【企业达标标准】(增加)二

13、级企业应符合本要素要求,不得失分。若失分,扣100分(A级要素否决项)。,【标准化要求】,【通用规范】5.6.5变更5.6.5.1企业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下列变更程序:(1)变更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2)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3)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4)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评审标准】3.6变更严格履行以下变更程序及要求:(1)变更申请

14、: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2)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3)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4)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通用规范】5.6.5.2企业应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评审标准】1.对每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都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2.变更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风险控制措施。,【通用规范】5.2.6风险信息更新5.2.6.1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

15、,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评审标准】3.7风险信息更新非常规活动及危险性作业实施前,应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排查隐患。,【通用规范】5.2.6.2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评审标准】每年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通用规范】5.2.6.3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3)技术改造项目;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评审标准】在标准规定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通用规范】5.6.4承包商与供应商5.6.4.2企业应严格

16、执行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等过程进行管理,并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评审标准】3.8供应商1.建立供应商名录、档案(包括资格预审、业绩评价等资料);2.对供应商资格预审、选用、续用进行管理;3.定期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二、风险管理的意义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预防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准确评价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是安全标准化建立和保持的核心与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安全标准化运行的关键。,风险管理机理,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确定范围与目标,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评价准则,可接受风险?,可接受风险?,维持管理,监督与审查,否,是,是,三、基本概念,1.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2.风险和风险评价,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1.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