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90035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云龙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特大城市核心区的重要时期;是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攻坚时期;是改善城区面貌、完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云龙区委关于制定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本规划立足“领先、争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云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科学发展的基础与环境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

2、期,全区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三大战略,积极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为“十二五”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4.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6.5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8.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

3、年的7.7:20.6:71.7调整为2010年的2:17.5:80.5;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4.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4亿元,年均增长27.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3.0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43亿元,年均增长3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1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5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6.2亿元,年均增长19.9;创新完善了对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科学发展目标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我区连续七年荣获城区科学发展目标综合考核一等奖。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4、10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5,比2005年提高近9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03项,完成投资352亿元。宣武商贸城、沃尔玛购物广场、升辉国际装饰广场等重大商贸设施建成营业;世茂广场、力宝城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淮海综合物流园、新城物流园建设取得新突破,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汉文化景区一、二、三期建成开放,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我国首个“中国环境艺术示景区”称号;户部山“晚间经济”快速发展,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中国特色商业街”等称号,旅游业逐步繁荣。大学生创业园等5家企业通过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老东门时尚街区等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建设进

5、一步完善。“退二进三”取得重大成果。累计外迁工业企业300余家,置换土地近万亩,置业广场项目顺利启动,60余家企业搬迁基本完成,推动了一批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实施,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区新建、扩建各类休闲观光农业项目12个,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2。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业、农村有效投入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收入进一步提高。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项改革取得新成效。积极稳妥地推行了行政审批、政府采购、人事、劳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

6、;突出“三重一大”,推行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实际到帐注册外资、自营出口总额累计分别完成2.45亿美元、3.23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7倍、8.8倍;美国沃尔玛、印尼力宝等30余家“552”企业成功落户云龙。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加大扶持民营经济力度,制定落实了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民营经济强劲发展。到2010年,全区民营企业突破5000家,是“十五”末的2.3倍。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区面貌日趋改善。城市建设不断加强。积极配合新城建设,完成3万余亩土地征用和7000余户村民、300家企业的搬迁工作,引进恒基、中国铁建

7、等一批城市运营商投资开发,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加快推进老城改造,“十一五”期间,共拆迁房屋400万平方米、房地产新开工700万平方米、竣工580万平方米;先后实施城建重点工程115项,完成投资192亿元;和平路东延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顺利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大城管委的城市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共完成了15条主次干道、49条城区街巷的治理和37个老小区综合改造,市容市貌和居住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明显优化。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彻底关闭辖区所有水泥厂,新建坝山环保热电厂并投入使用,翠屏山垃

8、圾场彻底整治;全区共栽植各类乔木106万棵,城区新增绿地222.8万平方米,到2010年,全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圆满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城市”各项任务,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和谐社会构建实现突破,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科教兴区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共实施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60项,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项、高新技术企业11家,我区被评为省科普示区、省科技进步先进区。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绿地小学、青年路新城区分校等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4所,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52,我区先后被评

9、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等称号。就业和社会保障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员8.62万人,我区荣获“全国充分就业示区”荣誉称号;累计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6 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分别参保15万人、10万人,参保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实现即征即保,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累计投入5.2亿元、实施2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问题持续改善。积极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区被评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10、,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区”等称号。全方位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7个省级、32个市级“和谐示社区”,我区荣获“省社区建设示区”、“全国爱国拥军模单位”等称号。此外,妇联、残联、信访、安全、物价、墙改、建管、民族、对台、侨务、机关事务、关心下一代、未成年人保护、红十字、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精神文明和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区共涌现出国家级文明单位1家、省级文明称号21个、市级文明称号36个;精心组织每年一届的全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放歌户部山

11、群众歌会等活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法治云龙”、“平安云龙”建设深入推进,我区连续6年被命名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等称号,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明显提高。政府自身建设规高效。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监督,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办结率为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加强政府精细化管理,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推进“勤廉云龙”创建活动,廉政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是云龙区在发展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步伐的五年;是加快推进科学

12、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五年;是云龙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市环境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第二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关键阶段,也是服务业提升、城市化扩、国际化加速的跨越发展期。既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区域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四大机遇:从国外看,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复趋势;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有效成果。从省看,沿海开发

13、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放大。从市看,被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列为400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将整体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沿东陇海线发展带成为国家十二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我市将继续实施东进战略;淮海经济区纳入国家规划层面,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启动;京沪高铁即将全面开通,将迈入高铁时代;以上都为我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叠加机遇。从区看,新城加速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站区和生态商务区建设全面拉开,我区正处于新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站区和生态商务区等三大片区交汇区域,为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14、辐射带动和产业支撑;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路全面启动,军用大郭庄机场实施搬迁,一系列城市功能的完善将为我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城文化旅游集聚区、新城商务集聚区等一批集聚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为建设“领先、争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大挑战:城区发展面临新挑战。各城区快速发展,各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抢机遇、拼发展,通过各种方式争夺资本、产业、人才等要素,增加了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力;特别是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强县改区、周边区围扩大,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我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待提高,特别是总量增长和阶段性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依

15、然突出,处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期;现代服务业产业基础相对较弱,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发展速度受到制约;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有待细化,现代服务业平台建设亟待完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面临新挑战。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带来的拆迁、民生保障、信访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物质文化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大部分城市边缘区、涉农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我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瓶颈。第二章 “ 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

16、绕建设特大城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根本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三重一大”总揽全局,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现代服务业主导、城市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三大战略,加快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以城市现代化为核心的城市转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把云龙区建成“领先、争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而努力奋斗!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建设“领先、争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作为云龙区“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努力做到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推进经济实力更大提升、社会建设更大进步、人民生活更大提高、生态环境更大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