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6900134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结业论文 第一部分: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一种需求,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小区或建筑物内的数据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而结构化布线是网络实现的基础,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有力支撑环境。所以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所使用的网络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新趋势,避免硬件资源的冗余和浪费,以便充分发挥综合布线的优点。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

2、ystem)是一套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数据、话音设备及各种通信协议,同时,由于PDS充分考虑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设计时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能充分满足用户长期的需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而且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各种设备位置的改变,局域网的变化,不需重新布线,只要在配线间作适当布线调整即可满足需求。对此现状研究做一个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预测。【关键词】 综合布线系统 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规划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简称,它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使语

3、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平台,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其设备或程序可以用于多种系统中的特性。综合布线系统将话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图像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2)开放性。对于传统布线,一旦选定了某种设备,也选定了布线方式和传输介质,如要更换一种设备,原有布线将全部更

4、换,既极为麻烦,又增加大量开支。而综合布线是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的现行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3)灵活性。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介质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以支持语音、传真、多用户终端、工作站及令牌环等。所有设备的开通和更改都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只需作一些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灵活多样,各部门既可独立组网也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提供了必要条件。(4)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配置、通信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

5、以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5)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所有的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对于特殊用户需求可把光纤铺到桌面。干线语音部分用电缆,数据部分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余量。(6)经济性。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与灵活性特点可以大大降低运行花费,这些运行花费包括楼宇或建筑群中人员、设备的增加与重新配置,以及占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等方面所带来的花销。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一次投资少、维护费用低,使整个投资达到最少。据统计,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由于大楼中所有系统共用一个配线网络,其初装费大约可减少1520,

6、可使大楼管理人员减少约50,大楼的能源损耗降低30,系统发生变更时可减少大量的维护费用。(7)独立性。采用综合布线方式进行物理布线时,不必过多考虑网络的逻辑结构,更不需要考虑网络服务和网络管理软件,也就是说综合布线系统独立于应用。 二、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就在大型高层建筑中采用电子组件的控制系统。到了20世纪60年代,建筑物功能日益扩大,弱电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开始出现了数字式自动化系统。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已进入了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在建筑物内部装设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各种设备,并要求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

7、。这些设备都必须分别设有独立的传输线路,并将分散在建筑物内设置的设备连接起来,组成各自独立的集中控制系统,这种线路一般成为专业线路。由于这些要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技术水平较低,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很多,平均长度很长,不但增加了基本建设工程造价,且不利于维护管理。传统的布线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系统缺乏兼容性:各系统分别独立,互不兼容,互不关联,分别设计,分别施工,分别设置独立线路;(2)设备器材分别设置,增加了工程造价;(3)分散施工,工程统一协调困难,施工后难于统一管理(4)传输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灵活性,工程一旦确定,对于改建和扩建带来不少困难。1984

8、年,第一座智能建筑在美国面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形图像显示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初步广泛应用;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传输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布线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这种要求,于是综合布线就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应运而生了。 为了克服传统布线的储备落后的缺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其代表产品是systmaxtm pds(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20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技术开始引入我国,但使用较少,处于探索研究试用阶段。80年代后期国内的建筑物内通讯设施仍以语音设备为主,建筑物内暗敷通信管线

9、未达配套阶段。1993年10月邮电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中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凡是新建的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和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内,应配置电话暗敷管线系统。1991年美国at&t将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引入中国,此后国外知名的布线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1995年3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规范cecs72:95 ,并于1997年4月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规范修订本cecs 72:97,它们规范了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

10、类型的智能建筑,例如办公智能大厦、商业智能大厦、金融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住宅小区。 随着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作为高速公路“节点”,智能建筑成为这些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归宿。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各种局域网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为适应语音、数据、图像在智能建筑中的传输,以及与广域网智能建筑外部信息网络连接的需求,综合布线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厦为主要应用场合的综合布线系统;以住宅小区和园区为主要应用场合的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园区综合布线系统;以城域为主要应用范围的宽带城域网;以家庭布线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家居布线系统;以现代

11、开放型办公室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开放型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等等。综合布线的信息传输速率由低速l0mbit/s发展到100mbit/s和1000mbit/s以上。综合布线产品的类型已由3类发展到5类、超5类、6类和7类;6类标准已于 2002年6月公布,适应于多媒体传输的7类布线标准也已制定,它将使综合布线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总之,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是取代传统建筑网络的一项重大技术进步。它是随着智能建筑的产生而产生,随智能建筑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宽带化。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从窄带向宽带、从低速率向高速率方向发展。由于

12、计算机数据的接入,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应能支持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局部网络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rs232-c(同步/异步)、星形网、局域/广域土安网、令牌网、以太网及光缆分布数据接口等。目前,通讯媒介的传输速率已发展到155mb/s,622mb/s等,空间电磁干扰(且为同频干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必须使用屏蔽缆线进行良好的接地。由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及光缆组成的网络,能适合各种速率的传输要求,也能构成完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2)数字化。整个网络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国内的电话网络已普遍使用程控交换技术、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化比较容

13、易实现;而电视图像系统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模拟制,使用面大且广,向数字化转换有一定的难度。(3)综合化。综合化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又一发展方向,除综合电话、计算机数据、会议电话、监视电视等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综合图像、监控、火灾报警、保安防盗报警、楼宇设备及技术管理系统等。(4)智能化。综合布线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适应智能建筑开放式布局及智能结构的求。(5)个人化。个人化也是一种目标。网络连接后,人们完全可以在家庭办公,将设计文件、信息由网络传向对方。在办公室也无需一人设一张办公桌,而可以随意使用办公室里某个桌子上的电话、计算机工作,使办公自动化达到较高的程度。四、综合布线的影响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

14、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对其特别重视,并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最为突出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TIA/EIA 568A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0/IEC 11801标准;这二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5);1997年该

15、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浏览网络上的文字或者费力的欣赏断断续续的图象和声音。高速、高清晰度的图象和话音,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取等已经将几年前的梦想逐渐的变成现实。工程师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宽带网络方案,像光纤到户,数字用户线技

16、术,hfc等等。有些己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如adsl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调制解调器,100m以太网逐步取代10m以太局域网等等。总之,宽带网络的模型毫无疑问就应该是由快速局域网加上高速的接入、传输网构成。前者,快速以太网占了很大比重;后者,光纤传输独占鳌头。第二部分:逸夫楼立体图图2-1 逸夫楼立体图第三部分:七大子系统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 布线时各子系统需注意哪些?1. 工作区子系统又称为服务区子系统,在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面,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从RJ45插座到计算机等终端设备间的连线宜用双绞线,且长度不要超过5m。(2) RJ45插座宜首先考虑安装在墙壁上或其他不易被触碰到的地方。(3) RJ45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等应尽量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4) 对于墙面型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