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689792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共29页共29页(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 道教的兴盛 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

2、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三是文体的区分。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谈玄析理 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

3、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4、 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1、建安、正始文学 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正始之音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2、两晋文学西晋,

4、太康诗坛: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 东晋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晋宋之际的大诗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3、南朝文学宋初:谢灵运及其山水诗,鲍照的诗歌创作(七言歌行、边塞诗)齐梁时期:“永明体”的产生,沈约、谢眺、王融等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南朝乐府民歌 : 西州曲4、北朝文学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散文: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讲:建安文学 1、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建安风骨一、“建安风骨”(汉魏风骨)的概念 “风骨”一词,刘勰最先提出并给以正面阐述,见文心雕龙“风骨篇”。 所谓“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

5、的精神力量,它与作品的 内容和情感有关;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洁、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二、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 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2、 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就是“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1、 曹操(一)生平、思想1、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

6、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2、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另一方面,多才多艺。曹操生平著述颇丰,据清代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后代流传的著作有十九种之多。而影响最大的,是开一代文风,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2、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悯时伤乱、述志抒怀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如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二、曹丕

7、1、曹丕简介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继曹操为魏王,随即废汉自立,世称魏文帝2、曹丕在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他的文学组织工作二是他的文学批评工作 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三是他的文学创作 邺下时期保存下来的作品颇多,诗、赋和各体文章均有佳作,与曹植各有所长。3、曹丕诗的题材内容 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4、曹丕诗的风格

8、 曹丕诗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 代言体:南朝以及唐代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而将其发扬光大。如李白的长干行、金昌绪春怨等都是典型的代言体诗歌。 三、曹植(一)、曹植生平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2) 、曹植的诗歌创作1、前期创作: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得精神。(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2、后期创作A

9、、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 如:赠白马王彪、三良诗、远游篇、朔风歌、野田黄雀行B、 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寄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 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杂诗等。C游仙诗 如:五游、升天、仙人篇、苦思行(3) 、曹植的文学成就1、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钟嵘诗品评价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余首中,就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诗歌赏析: 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

10、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评析: 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此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第二讲:正史文学1、 正始文学的背景一、魏晋风度与正始之音1、亵渎名教的血腥斗争 名教: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2、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魏晋风度,作为当时

11、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清谈(不谈时事、政治而专谈老庄哲学即玄学)、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3、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的诗歌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再加上玄风的影响,诗歌又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始之音”。 二、 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子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12、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思想倾向、人生态度、文化修养等方面,“竹林七贤”有极为相似的地方。任情放达、脱略礼法,饮酒服药、发言玄远,是七贤的共同之点。但随着司马氏的政治恐怖日益严重,“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事风格逐渐有所分化。 “七贤”之中,以阮藉、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2、阮籍的咏怀诗一、阮籍的生平与思想1、生平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嗜酒能啸,善鼓琴,尤好老庄,“当其得意,忘其形骸”。2、阮籍的思想性格 阮籍“少有济世志”,自幼受到儒学的熏陶,在内心深处,对传统道德价值十分看重。但“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

13、残酷现实,与他的理想形成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在阮籍内心深处郁结为失望和痛苦,他由此转而在老庄思想中寻求慰藉。 儒家信仰与老庄思想在阮籍身上的统一,形成了他“外坦荡而内淳至”的性格特点。 二、阮籍的咏怀诗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非一时一地所作,内容非常广泛,其主题不止咏怀,举凡咏史、游仙、招隐、玄言等这一时期常见的体裁都能在咏怀诗中见到。 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3、 嵇康一、生平简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人 。三国志王粲传注引嵇康传 :“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嵇康对司马氏的行事极为厌恶,

14、坚决拒绝与之合作。司马氏及其党羽罗织罪名,将其杀害。时在景元三年(262),年仅39岁。 二、嵇康的文学创作 嵇康诗现存53首,而以四言成就最高,他的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又一批成功之作。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幽愤诗作于狱中,其诗自述平生遭遇与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愤慨。风格爽利、清峻。 赠秀才入军共十八章,内容是想像其兄嵇喜在军中的生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十四章),情调洒脱,语言自然天成。 第三讲 两晋文学 第一节 两晋文学总体特征一、趋向雅化 尊儒崇文,乃成为西晋立国的基本国策。 晋世文人博闻多识,为文炫博学识,务求典雅。 二、晋人之文,益尚华美 1、士族以玄学纵心适意为口实,尽情享受声色。“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列子杨朱)此言可视作晋人享乐主义之宣言。2、两晋侈靡豪奢,享乐淫逸之风,弥满朝野。3、两晋时期,尚美近乎病态。4、文学也逐渐弃却建安的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