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89610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39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黄山市旅游规划—总文本(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言1 规划背景区域旅游规划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趋势的把握,发现该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套、相关部门的管理跟进、地方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3个层次的系统化指导和参考。本次规划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重新确认市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作用; 协调区域竞合关系,确立市在长江中下游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角色与作用; 将市建设成为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遗产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 整合风景名胜区的周边旅游资源,扩展其旅游空间; 通过徽文化旅游开发带动市旅游产品结构更新; 优化市旅游消费结构,提升游

2、客人均花费水平; 在增加政府财政与企业收入的同时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收益。2 规划理念以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个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通过旅游发展促进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重视规划过程,举办培训班、考察学习、研讨会和后期咨询,统一规划认识,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注重规划的层次性,既从战略上为市旅游发展指出方向,也为市旅游局及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旅游企业提供行动指南。针对重点旅游区的开发与管理编制概念规划,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与产品编制专项规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设计近期、远期行动计划。从“解决问题”出发编制旅游规划,提高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创新的能力。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为市旅游发

3、展准确定位。通过区域统筹规划,使市旅游发展有效地融入长江中下游旅游区。运用综合旅游规划,调整产品结构,将市建设成综合型国际旅游城市。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协调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实施旅游目的地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市的旅游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引入参与式规划理念和方法,扩大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的围和深度,协调各方利益。3 规划方法以理念创新性、技术先进性、方案操作性、目标可达性、适度超前性等五个方面为总体要求,采取自然、社会、工程、技术、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综合工作方法。图01对规划思路进行了系统说明。图01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其中涉及的主要旅游规划方法与其它辅助方法

4、包括: 综合旅游规划:旅游资源综合指标评价法,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综合分析,ROS(游憩机会谱系评价法)分析,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市场细分下的客源发展前景预测,MP(市场产品)矩阵导引下的旅游产品规划,休闲旅游活动的社会学、行为学分析,等等; 旅游经济分析:旅游产业增加值估算,旅游收入漏损评估,等等; 旅游环境影响评估与控制; 社区参与式规划法: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分析,目标与战略的确定,方案评议与比选,行动计划和政策制订,等等; 区域分析与规划技术; 项目策划; 风险分析; 系统动力学。4 规划目标通过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

5、目的地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市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功能多样化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5 规划成果 规划总文本与规划图件。 概念规划,包括:风景名胜区拓展概念规划;风景名胜区旅游解说系统概念规划;市古镇古村落旅游发展概念规划;屯溪城市旅游概念规划。 专项规划,包括:市海外旅游市场开拓与促销(日本、欧美、港澳台);市国旅游市场开拓与促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规划;市节庆旅游产品规划;市会议/商务旅游产品规划;市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市徒步旅游产品规划;市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徽文化旅游资源及徽州古村落差异性开发规划;市

6、国际旅游目的地功能强化与大旅游圈构建规划;市社区旅游发展规划;市旅游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市旅游发展保障体系规划。 专题研究,包括:市旅游发展的成绩与差距;市旅游发展的竞争与合作;市客源市场细分与游客行为研究;市航空旅游市场开发研究;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路开发研究;市旅游经济的漏损分析;市旅游人均花费提升研究;市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市旅游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市旅游形象专题研究。第一章 市旅游发展现状与资源评价1 旅游发展的阶段划分新中国建立以来,市旅游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两个时期,以1979年同志视察为分界点,之前属于外事和政治接待时期,之后属于独立的旅游产

7、业发展时期。此处主要对第二时期市及风景区旅游接待人数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图11显示,自1988年以来,市旅游接待人次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国游客人次的变化。鉴于风景名胜区在市旅游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选择它作为阶段划分的参照研究对象。图12反映了19782003年风景区接待海外游客量变化,可以看出,游客量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其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十年基本上处于稳步上升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于受各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市旅游发展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徘徊波动。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旅游发展大环境

8、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风景区开发管理逐步完善,其它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强,市游客接待量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尽管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严重的SARS疫情,使游客接待量在短期跌入低谷,但紧接着的迅速反弹足以说明,人们的出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从图13来看,市总体海外游客量也从1996年开始进入一轮快速增长时期,保持至今。图11 1988-2002年市旅游接待总体情况(万人次)资料来源: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图12 1979-2003年风景区接待海外游客量变化(万人次)资料来源: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图13 1995年以来市接待海外游客量变化(万人次)资料来

9、源: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综合以上分析,可将市旅游发展做如下划分: 第一时期(19491978),外事和政治接待时期; 第二时期(19792002),旅游产业化发展时期。可按游客量变化情况分三个阶段:稳步增长阶段(19791987),波动调整阶段(19881995),快速增长阶段(19962002)。2 旅游发展的成就与作用2.1 成绩简述从1997年至2001年,除1998年受外部因素影响,市国际旅游人数和国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省的增长速度变化情况比较一致。市在省国际旅游接待量上常年占据三分之二左右的比重(表11),并且在省国旅游接待量上的比重也较为稳定。此外,在旅游收入增

10、长速度指标上,市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除1998年以外均高于省平均水平。可以认为,市在旅游接待量上的发展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对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表11 市旅游接待人数占省比重变化19971998199920002001国际旅游人数占省比重69.21%65.31%66.08%69.25%68.78%国旅游人数占省比重17.69%17.01%16.63%17.92%17.65%资料来源:根据历年市与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在这些年中,市景区(点)开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拳头旅游产品。1996年风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国景区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的先河。实践证

11、明,风景区在我国遗产保护开发管理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并引起了世界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示点”等荣誉称号。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风景区首届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这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项,全世界仅有3个得主,中国唯享此荣誉。2004年2月,风景区又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为中国唯一的“三冠王”精品景区。风景区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景区(点)的高水平开发,2000年西递、宏村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旅游发展又一新的增长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

12、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已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成为国生态旅游开发的又一成功典;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一批景区(点)正在迈向精品景区的行列,旅游产品开发正呈现出星月争辉的良好局面。2.2 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带动作用近年来,市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1998年至2002年的五年间,市国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递增9.1%,财政总收入平均递增12.8%,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和5.4个百分点,“旅游兴市”战略得到了初步体现。2002年市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26%,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2.2%,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正在发挥日益

13、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旅游城市建设的步伐,建市以来,市先后投资20多亿元修通了屯黄路等8条旅游公路,并集中力量对中心城区进行美化绿化,推动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1998年市成功入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旅游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以屯溪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城镇的各项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功能逐步提升。机场改扩建、徽杭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等一大批跨世纪骨干工程陆续开工,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极提高市在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群中的城市地位,提升市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发展空间。2.3 对省旅游的带动作用2000年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调研会

14、议的召开,确立了两山一湖地区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明确了市在这一区域乃至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龙头和核心作用。随着“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旅游对于全省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出现增强的趋势。图14所示,1995年至今,市与全省入境游客量基本上保持同步变化趋势,除发生短暂调整的1998年,其余年份市入境游客增长率总高于全省入境游客增长率,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开始,全省入境游客增长率在的带动下增速加快,首次超过接待入境游客增长率,这表明,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全省旅游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图14 省和市入境游客量及变化率趋势图(1995-2001)资料来源

15、:中国旅游统计年鉴3 旅游发展的差距分析此处选择、武夷山共8个城市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市旅游发展与国其它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差别和差距,以利于更透彻地认识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规划方略。从空间分布上看,这8个城市基本覆盖了全国不同的旅游大区域:华东地区有、武夷山;华北地区有;华中地区有;西南地区有、。从类型上看,除、外,其它6个城市提供的旅游产品基本上以名山旅游地为主。3.1 纵向比较从近年指标看,在图15所比较的国重要旅游城市中,市无论在国际旅游接待人数还是国旅游接待人数方面都占据优势地位。市两类旅游接待量均仅次于,但是实际差距较大,并且没有与其它城市拉开明显距离,尤其是在国际旅游人数方面。图15 近5年各市(地区)接待国际游客人数变化(万人)资料来源:根据各市(地区)历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整理注:由于资料渠道的原因,市全市的旅游指标未能获得,此处的比较以该市最主要的旅游接待区域武陵源区的资料替代从近年旅游收入年度增长比例变化来看,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方面,、的增长速度在放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