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689195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感染防控专家组,时间: 2020 年 5 月,疫情防控常态下社会办 门诊部、诊所的感染防控管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Health Commis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发热门诊,完善传染病防控体系 疫情防控关键在“早” 定点医院 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门诊部,诊所 门诊部、诊所充分发挥“哨点”作用,诊所,目录 CONTENTS,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完善门诊部、诊所防控机制 门诊部、诊所防控管理要求 门诊部、诊所感控要点,01,完善门诊部、诊所防控机制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2、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完善门诊部、诊所防控机制,哨点,加大宣教力度 就近原则,对口转诊 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社会办门诊部、诊所管理要点,02, 在入口显眼处张贴宣传海报、告示等,公布周边发热门诊名 单,指引发热患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宣传、指引,一,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 对所有就诊患者及陪同人员测量体温 询问流行病学史,通过查看健康码、行程码等方式强化预检分诊 指导填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问卷,落实患者及陪同人员、 预检分诊人员、接诊医生三签名,存档备查。,预检分诊,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预检分诊,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 广东省新冠

3、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关于关于做好疫情期间患者就医指引相关工作的通知(粤卫医函【 2020 】 92 ),明 确 流 行 病 学 史 的 定 义,明 确 国 内 高 中 风 险 地 区, 发现发热症状患者,应立即安置于隔离区域 立即向对口的发热门诊报告 由发热门诊派车转运,临时隔离,转送发热患者,三,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发热门诊,门诊部,诊所,诊所,阳江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江城区诊所、 门诊部对接发热门诊名单的通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 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我市疫情防控向 好态势,充分发挥我市门诊部、诊所“哨点” 作用,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例,现将江城区门

4、 诊部及诊所对接发热门诊情况通告如下:,临时隔离,转送发热患者,三, 禁止 接诊发热患者 不得允许发热患者自行前往发热门诊 不愿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强行离开的发热患者信息应由门诊 部、诊所报告属地公安部门,临时隔离,转送发热患者,三,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阳江市门诊部、诊所公告, 建立“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信息报告,四,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五, 对门诊部、诊所 信息化监管系统, 实现日常诊疗行为 监管与发热患者动 态监测。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门诊部、诊所感控要点,03,完整的感控管理组织,一,制度 培训 监督,建立覆

5、盖各诊疗环节的感控制度、措施、流程 配备兼职感控人员 制定培训计划, 全员培训 ,培训内容应覆盖全面 ,有 考核评价 。 定期开展 自查 ,有记录、有整改、有评价。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隔离区域的管理要求,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达到单间隔离条件,加强物表、环境消毒 参照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放置手卫生用品,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患者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 (试行)(国卫办医函【 2020 】 155 号) 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咽拭子采样点设置,三,广东省医疗机构防控新冠肺炎医院感染专家共识 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防治组关于进一步落

6、实新冠肺炎核酸“愿检尽 检”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 采样室要设置明显标志 配备手卫生设施 加强消毒 做好个人防护,咽拭子采样点设置,三,患者 等候 区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医疗机构防控新冠肺炎医院感染专家共识 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防治组关于进一步落实新冠肺炎核酸“愿检尽检”工作的通知,采样室,2 米以上, 设置患者等候区域 患者不得在采样室等候 患者至少应与被采样患者保持 2 米以上的距离, 若是露天采样,应相对独立空间,要设置物理阻隔,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手卫生 手消毒剂通用要求 GB27950-2020 5.3 有效期 5.3.

7、1 产品有效期应 不低于 12 个月 5.3.2 产品启用后的 使用有效期应符合 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四 代替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GB27950-2011 4.2.5 开瓶后使用有效期。 4.2.5.1 在使用有效期 内消毒剂 有效含量不低于成品标示有效含 量的下限值 。 4.2.5.2 易挥发性 的醇类产 品开 瓶后 的使用期不超过 30d 。 4.2.5.3 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 的使用期不超过 60d 。,手卫生,四,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 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 手卫生:用心做,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医发 2013 40 号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

8、控专家组,安全注射 注射环境管理 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 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采血、配药、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 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严禁 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安全注射,四,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医发 2013 40 号,安全注射,五,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 间,放置时间超过 2 小时 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4 小 时 不 得

9、 使 用 。 灭 菌 物 品 ( 棉 球 、 纱 布 等 ) 一 经 打 开 , 使 用 时 间 不 得 超 过 24 小 时 , 提 倡 使 用 小 包 装 。 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 不超过 7 天 。 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 闭保存, 每周更换 2 次 ,同时更换灭菌容器。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感染防控专家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医发 2013 40 号,六,感染防控专家组,可复用手术器械的规范处理 一人一用一灭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医发 2013 40 号,清洗 消毒 灭菌, 手术器械与物品使

10、用后尽快清洗 应检查清洁质量 首选机械湿热消毒 如用化学消毒,则需规范浓度、作用时间和彻底漂洗干净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N 类灭菌周期 仅用于灭菌 无包装实心 固体负 载的周期,B 类灭菌周期 适用灭菌有包装或无包装负 载(实心、中空、多孔等) 的周期,S 类灭菌周期 灭菌生产厂家规定的 特殊负载 的周期,N 型,B 型,S 型,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快速灭菌程序不应作为手术器械的常规灭菌方法!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 GB/T30690-2014 ),正确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七

11、,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七,正确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物理监测法 1 、日常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 温 度 动 范 围 在+3 内 , 时 间 满 足 最 低 灭 菌 时 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 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 定期监测:应每年用温度压力检测仪监 测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检测仪探头放置 于最难灭菌部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310.3-2016 ,感染防控专家组,正确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

12、果监测标准 WS310.3-2016 ,化学监测法 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 指示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根据化学指示物颜色或 形态等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2 、采用快速程序灭菌时,也应进行化学监测。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 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正确使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七,生物监测法,1 、 B 类灭菌周期将生物指示物放入最难灭菌的物品包中央,物品包放入

13、灭菌器最难灭菌 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物,培养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2 、 N 类灭菌周期宜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将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放入灭菌器最难灭菌部 位;若使用菌片,则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专用纸塑包装袋进行包装后放人灭菌器最难灭菌 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物,培养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3 、 S 类灭菌周期根据其灭菌负载类型,将生物指示物放入相应的负载中,然后放入灭菌 器最难灭菌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物,培养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B 类,N 类,S 类,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和评价要求( GB/T30690-2014 ),课题研究的结论,谢谢聆听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感染防控专家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