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689179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习网-海量精品中小学课件试卷教案免费下载克和千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分析: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教学思路分析: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克与千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生活中的克与千克,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让学生体验到克和千克的质量。利用多媒

2、体,展示生活中的克和千克,用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实际的物品最能引起学生共鸣,也容易进入问题情境。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导行阶段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体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

3、用。第一课时:克和千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师:同学们,这里是哪里?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前几

4、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 生2:一根火腿肠是40克。 生3:一袋茶叶是400克。 生4:一袋面粉重25千克。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 体验阶段: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

5、题。 2、认识感知1克。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 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 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 生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 生2:校徽大约重1克。 生3:3粒玉米大约重1克。 生4: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 师: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 生: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 师: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2)找一找。 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

6、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生1:一包药大约是1克。 生2:一包茶大约是1克。3、认识感知1千克(1)掂一掂。 师: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找一找。 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3)请每个小组汇报。 小组1:这筒面约重1千克。 小组2: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 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

7、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包装纸上有提示。 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 生: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 (4)认识盘秤。 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

8、觉。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 师: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 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 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 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 师: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 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 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 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 生:这10小袋味精和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师:对,你们回答太

9、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 5、知识拓展。 (1)大自然中的质量。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 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 蛋就重1500 克。 (2)认识秤。 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儿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 明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导行阶段: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

10、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

11、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盘秤、苹果等教学过程一、激情阶段:师: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1: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 生2:一块香皂重125克。 生3:一袋鸡精重100克。 生4: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

12、证。(苹果) 师:想知道一些什么? 生: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体验阶段: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苹果。 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 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师: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对比探究。 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

13、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生: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 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 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 三、揭示问题,深入推理 师: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知道呢? (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 师:那么第三个问题呢?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

14、有: 生1: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4千克。 生2: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 教师质疑: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就比4千克重。) 师: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 师: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

15、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导行阶段: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3=8)千克;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4=6)千克。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教学反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