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688975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礼仪选修练习题【含答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判断题(共12道小题,共60.0分) 1. 西方文明主张人性本恶,中华文明主张人性本善。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2. 儒家认为所有人都不应该听“音”,应强制听“乐”。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3. 敬是讲实用的,对于在世的人应该敬,对于过世的人或历史人物则不需要。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4. 书信的正文结束后,要先落款,再写祝愿语。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

2、B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5. (错误)“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A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6. 交谈时,可以偶尔将视线调整至对方眼睛以下、胸部以上的区域,这样既可以避免目光时时接触的紧张,也表明仍然在关注对方。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7. 中庸和大学是礼记中最著名的两篇,被朱熹选为四书之列。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8. 周礼原名周官,内容为官制,没有涉及礼的其他内容。A. 正确B. 错误

3、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9. (错误)人类心性的发展与体质的发展是同步的。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B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10. 人类文明史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体质到心性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11. (错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指的是颜氏家训。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以礼持家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A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12. “纳采”是送彩礼之意。A. 正确B. 错误知识点:礼之仪式学生答案:B;

4、标准答案:B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13.二、多项选择题(共13道小题,共65.0分) 1. (错误)关于儒家礼学术语“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天”是一位有具体形象的神B. “天”是宇宙的主宰和万物之道的渊源C. “天”是儒家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D. “天”是其他万物的依据,但无法再追究它的依据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C;D;标准答案:B;C;D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2. (错误)关于礼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礼容只要通过书本学习即可学会B. 礼容是表示礼貌的动作表情,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C. 要想礼容得体,需要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练习D. 西汉之前,示范、传授礼容成为一

5、门专门的职业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B;C;D;标准答案:C;D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3. 关于“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为父母所起B. 蕴含父母对孩子的期盼C. 往往纪念当时的出生地、季节或时辰D. 除父母和天子,其他人不应直呼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4. (错误)下列哪些是古人的称谓:A. 姓B. 名C. 字D. 号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5. (错误)古人的服饰原则包括:A. 干净整洁B. 朴素C. 穿着宽松随意D. 不过于暴露知识点

6、:修身待人学生答案:A;B;C;D;标准答案:A;B;D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6. 关于“衣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衣冠是衣服和帽饰的合称B. 衣冠的基本作用是御寒和蔽体C. 衣冠是地位的象征,越华丽越好D. 衣冠也能体现“礼”的精神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7. 关于礼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礼记中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人殉和人祭。B. 礼记十分注重人情,认为人民有无情感是为政得失的标志之一C. 礼记对弱势群体十分同情,在乱世中展现了可贵的人道精神D. 礼记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尤其反对在战争中滥杀无辜知识点:礼之初探学

7、生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8.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的内容包括:A. 非礼勿视B. 非礼勿听C. 非礼勿言D. 非礼勿动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9. (错误)通过楢山节考我们可以了解到:A. 世界上不同地区对待老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B. 古代日本信州地区有虐待老人的习俗,最终激起了老人的反抗C. 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为了延续种族,信州人民采取极端的做法,有其合理的一面D. 楢山节考中的村民的做法,并非个人行为,而是整个当地社会的传统,个人很难抗拒知识点:以礼持家学生答案:

8、A;D;标准答案:A;C;D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10. 在古礼中,孝亲的对象包括:A. 父母B. 祖父母C. 其他长辈亲人D. 平辈亲戚知识点:以礼持家学生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11. (错误)关于颜氏家训,下面说法是正确的:A. 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实用人生指南B. 观点有时略消极,须结合时代背景理解C. 语言通俗、流畅,古汉语入门水平即可D. 书中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做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读起来趣味十足知识点:以礼持家学生答案:B;C;D;标准答案:A;B;C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12. 关于集体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能够给人

9、归属感B. 能够给人认同感C. 人们的情绪会互相传染D. 能够造成强烈的情绪知识点:礼之仪式学生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13. 关于仪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仪式往往劳民伤财,弊大于利B. 仪式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程序、参加人物等等C. 仪式的实际效用不大,其效用是精神层面的D. 仪式是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工具知识点:礼之仪式学生答案:B;C;标准答案:B;C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14.三、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75.0分) 1. 当中国人和西方人相遇时,双方应采用何种礼仪?A. 客随主便B. 哪种都可以C. 双方都行西方礼仪

10、D. 双方都沿用己方礼仪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2. (错误)下列属于西方古典哲学的术语是:A. 心灵、情感、意志B. 本能、意识、潜意识C. 原罪、自由意志、信望爱D. 天、性、情、心、志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A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3. 下列哪种乐器非先秦时所有:A. 编钟B. 磬C. 陶埙D. 二胡知识点:礼之义理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4. 君子之容中,传达给人的情感最直接、最强烈的是:A. 足容B. 目容C. 气容D. 色容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5试题分

11、值:5.0提示:5. 关于保持服饰的干净整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保持服饰干净、整洁是对他人的尊重。B. 服饰不应有明显的污迹、异味和褶皱。C. 王安石是保持服饰整洁的反例。D. 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可以不必考虑服饰问题。知识点:修身待人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6. (错误)对于初学者,哪本礼学经典比较合适?A. 周礼B. 仪礼C. 礼记D. 大唐开元礼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C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7. 清朝阮元主持编写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关于该书的书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十三经”,顾名思义为十三部佛经B. “十三经”由西汉五经发

12、展而来,至清朝发展为十三经C. “十三经注疏”意为对十三经进行注音和字义注解D. “经”是经典之意,注是对经的注解,疏是对经和注的注解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5试题分值:5.0提示:8. (错误)关于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作者为战国中期鲁国人孟子及其弟子。B.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受到过孔子的直接教导。C. 与论语、礼记等都是儒家经典著作。D.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是其中的名言。知识点:礼之初探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B得分:0试题分值:5.0提示:9. 下列关于“礼”的四句话中,哪句为孔子所言?A. 禴祠烝尝,于公先王。B.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C.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