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作文汇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688953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物喻人作文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借物喻人作文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借物喻人作文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借物喻人作文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借物喻人作文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借物喻人作文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物喻人作文汇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训练-写“感”,2,写“感”即是写感悟,也就是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常常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哲思、一个道理,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主旨。 要写好“感”,先要抓住生活中能触动我们情怀的东西。,3,我们可以因景而感-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写作中,没有无缘无故的写景。 我们在观花时怀人,赏月时思乡。看海时可以感受博大,观云时可以感受飘逸,一切皆由景而感。 有时,景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这时写感,要对景进行联想和想像,赋予具体的景象以抽象的哲理。我们看到黎明,感悟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我们同样感悟它孕育希望的艰难。,4,我们也可以因物而感-托物寓理 文学作品中的

2、物,或牵系着一个故事,或寄托着一段感情,或隐含着一个道理。 因物而感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模式,作者描述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个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段感情,一种哲理。所以要在写物之前,要赋物以意。,5,我们也可以因人而感。借物喻人 即从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中寻找感点。可以边叙边感,在描写中点缀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叙后出感,在写人之后,详写感点,借势出理。,6,我们还可以因事而感-借事说理 在记事之后,或就事论事抒发感想,或由事入理阐发感悟。在由事写感的时候,要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挖掘,由一事提炼出一理,并且用精警的语言予以点示。 尝试爬山,可以感悟征服困难的滋味

3、,体验垂钓,可以感悟宁静淡泊的境界。,7,原则,8,要写好“感”,还要把握好“度”。 感悟真实。真实的感受才能让人产生共鸣。,9,其次感受要有坡度,即要感悟得自然。 感情也好,感悟也好,不是对人或事物一见即发,而是有一个过程,必须存在关联、过渡、蓄势、铺垫,否则会使人感到突兀,读者感到不易理解,更不会接受。,10,再其次感悟要有深度,即要感悟得深刻。 首先要对所描述的材料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想像和联想,由此及彼地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11,12,13,14,林清玄桃花心木,15,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

4、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16,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17,我越来越感到奇怪。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

5、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18,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19,种树人语

6、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20,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 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

7、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承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使作者受到启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21,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2,借物喻人,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