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925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专题闯关精选最新2013年模拟题专测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一、选择题1(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京城建筑布局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皇宫建筑处在中轴线上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中央集权。2(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3年高三年级

2、第一次诊断性测验历史试题)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军机处的设立。雍正设立军机处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本题选C项。3(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部分)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3、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A错误因为秦亡的原因是暴政;B错误因为郡国并行制使得西汉初期中央集权遭到威胁;C错误因为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4.(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试题15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答案】D【解析】 本题主

4、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与“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宰相为政府领袖” 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明清。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干观点相反。5.(2013年辽宁省本溪一中、庄河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24题)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

5、相传表达分封制下的世世相袭 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 B C D【答案】C【解析】明朝皇帝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名中偏旁中五行相生说表达的是对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的祈盼。题中没有相关信息反映分封制和“朱”姓的地位。6.(2013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题)“唐末诸司使,内臣(宦官)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 B枢密使是皇帝心腹之臣C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

6、相权 D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答案】D【解析】 考察唐宋以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从材料来看主要阐明了唐宋时候的官职的设置情况。据信息“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充分反映出为限制相权,君主采取了各种措施。故反映出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故答案为D。7.(2013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题)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答案】C【解析】考查对明朝

7、废丞相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善治,也就是君主专制强化,原因是因为明太祖废丞相的缘故,所以反过来说明丞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故选C。8.(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3题)下列各图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图5ABCD【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出现在战国时期,商代还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故排除含选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集权观,故B正确。9.(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5题)下列统治机构,始设于清康

8、熙帝时期的是A台湾府 B军机处 C云南行省 D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军机处是雍正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建于清崇德二年,云南行省是在元朝,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10.(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3题)“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A唐朝户部尚书 B宋朝三司使 C宋朝转运使 D明朝布政使【答案】B【解析】 考查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五代”,以及“盐铁、度支、户部”,即可知为宋三司使。11.(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6题)康熙会

9、典中记载“四十九旗自王而降,岁时必有至阙下者。使之分年相待以免其劳顿,给之稼粟以恤其匮乏,临莅之体,与拂循之仁交近矣。”清设立与此相应的机构有A台湾府 B宣政院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答案】C【解析】考查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材料反映少数民族首领每年觐见皇帝,朝廷的接待,由此相关的机构是理藩院。12.(2013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题)下列制度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分封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诸侯国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10、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13.(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题)“铁券”(图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BC D 图1 金石档案明代铁券邮票【答案】B【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君主专制和“免死牌”的理解。“免死牌”是封建特权的重要体现,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是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的

11、重要补充,不会危及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正确,不正确;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14.(2013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4题)续文献通考中对中国某一朝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有这样一句评论:“天子之威福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后世分别作为吏都、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的别称)之征,而独冢宰(冢宰也作为宰相的别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以此小异耳。”其评论的是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周礼,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司

12、徒称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内人民教养。从材料信息看,这段史料介绍了皇权加强和六部职权的定位。“天子之威福无下移”,反映了皇帝专权;“隐然周世六官之征”,反映了六部各司一职,分治其事,使中央政府内部不可能出现与皇权相抗衡的势力。据此可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15.(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

13、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答案】D【解析】本题选自2011年海南高考卷。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C。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本题选D项。16(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

14、自然的志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这首诗反映了该文官对早朝时间过早的埋怨。而对田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从中反映了官员的从政的精神压力。而该压力则来源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官员的控制。故选B。17(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lO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