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915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语文测试题库完整.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科起点本科入学水平测试 大学语文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孔子的思想内核是( B )。A.民本思想 B.仁和礼 C.克己复礼 D.自然无为2.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荀子3.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是( C )。A.礼和仁 B.无为而无不为 C.民本和王道 D.严刑峻法4.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家是( C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5.“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来源于( B )。A.逍遥游 B.秋水 C.大同 D.谏逐客书6.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是

2、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伟大时代,当时出现众多的思想学派,学术史上称之为( A )。A.诸子百家 B.百花齐放 C.文人荟萃 D.建安风骨7.先秦诸子散文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C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 C )。A.战国策 B.论语 C.孟子 D.左传9.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的是( D )。A.诗经 B.左传 C.春秋 D.孟子10.礼记是一部( A )。A.儒家著作 B.道家著作 C.墨家著作 D.法家著作1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D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1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共收入诗歌( C )篇。A.300 B.242 C.305 D.35013.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 )。A.四言 B.五言 C.杂言 D.七言14.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艺术手法是( C )。A.赋 B.比 C.兴 D.比兼兴15.开创我国“悲秋”主题先河的文学家是( A )。A.宋玉 B.杜甫 C.屈原 D.柳永16.鲁迅称其“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是( B )。A.诗经中的“风” B.屈原的离骚 C.古诗十九首 D.汉乐府民歌17.离骚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艺术手法,在助词的运用上,多用( C )。A.乎 B.也 C.兮 D.之18.汉乐府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一篇优秀的叙

4、事诗,成功地塑造了( B )这位美丽、坚贞、机智勇敢的( )形象,而反面形象是( )。A.刘兰芝 家庭巧妇 焦仲卿 B.秦罗敷 采桑女 太守C.貂禅 歌女 吕布 D.秦罗敷 歌女 焦仲卿19.汉乐府民歌中较多的是( B )。A.抒情诗 B.叙事诗 C.爱情诗 D.田园诗20.世说新语是一部( B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传奇 D.章回小说2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志怪小说有( A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榜 D.海上花列传22. 左传是一部( A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通史 D.国别体史书23.战国策是一部( D )。A.编年体史书 B.纪传体史书 C

5、.通史 D.国别体史书24.史记是一部( B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25.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C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司马谏议书C.谏逐客书D.报刘一丈书26.陶渊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 A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叙事诗27.王维山水诗突出的艺术特点是( C )。A.意境宏大 B.慷慨雄壮 C.诗中有画 D.沉郁顿挫28.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C )。A.李白、杜甫 B.韩愈、孟郊 C.王维、孟浩然 D.杜牧、李商隐29.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C )。A.曹操 B.李白 C.岑参 D.王

6、维30.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 A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陶渊明31.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 B )。A.李白 B.杜甫 C.陈子昂 D.李商隐32.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33.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A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3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 D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7、寒35.晚唐诗歌史上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 B )。 A.李绅 B.李商隐 C.李白 D.李翱36.晚唐诗坛上,擅长写“无题”诗的诗人是( D )。A.杜牧 B.贾岛 C.李贺 D.李商隐37.李煜虞美人一词表达的情感是( C)。A.爱情失意 B.羁旅行役之苦 C.亡国之恨 D.伤春悲秋38.李煜以水喻愁的名句是(D )。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B.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9.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B )。A.苏轼 B.欧阳修 C.王安石 D.曾巩40.宋代“三苏”是指( C )。A.苏舜钦、苏轼、苏

8、辙 B.苏武、苏辙、苏洵C.苏洵、苏轼、苏辙 D.苏舜钦、苏武、苏轼4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是指( C )。A.美好的生活 B.一位再现的女子 C.一轮圆月 D.优美的舞姿42.北宋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是( A )。A.苏轼 B.辛弃疾 C.欧阳修 D.王安石43.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是( D )。A.欧阳修 B.秦观 C.王安石 D.柳永44.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风貌的作家是( B )。A.王安石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45.易安居士是( B )。A.秦观 B.李清照 C.柳永 D.辛弃疾46.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

9、觅表达了作者( B )。A.对国事衰微的深切的关心之情 B.对国破家亡,晚景凄凉的悲愁心情C.对亡夫不幸逝世的无限哀悼 D.对自己生活情况日渐窘迫的担心47.下列词作抒发“黍离之悲”的作品是( D )。A.苏轼定风波 B.陆游诉衷情 C.张孝祥念奴娇 D.姜夔扬州慢48.陆游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赞许的人物是( D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49.词作风格“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词人是( C )。A.苏轼 B.李煜 C.辛弃疾 D.李清照5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B )。A.套曲 B.小令 C.杂言诗 D.慢词51.明清传奇是( D )。A.诗歌

10、 B.小说 C.散文 D.戏曲52.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剧中女主人公是( B )。A.崔莺莺 B.杜丽娘 C.李香君 D.杨贵妃53.元杂剧的奠基人是( A )。A.关汉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白朴54.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是( D )。A.墙头马上 B.梧桐雨 C.倩女离魂 D.西厢记5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文学名著( C )的开篇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56.西游记属于( C )。A.历史演义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57.红楼梦初名为( C )。A.艳异编 B.花

11、影集 C.石头记 D.国色天香58.“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作者是( A )。A. 曹雪芹 B. 林黛玉 C. 李清照 D. 柳永59.红镂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 B )。A. 程伟元 B. 高鹗 C. 王希廉 D. 脂观斋60.贾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C )。A.贾政从来就不喜欢宝玉 B.结交戏子蒋玉函C.鄙视功名利禄,背离封建礼教 D.被人诬告,枉加罪名6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有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孽海花和( C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D.金瓶梅62.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是( C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12、D.金瓶梅63.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奇书”的是( A )。A.红楼梦 B.金瓶梅 C.西游记 D.水浒传64.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 )。A.狂人日记 B.阿正传 C.祝福 D.伤逝65.鲁迅的狂人日记所揭示的封建家族制度与礼教的本质是( D )。A.仁义 B.温情 C.欺骗 D.吃人66.下列作品属于鲁迅小说集的一组是( A )。A.呐喊彷徨 B.呐喊野草C.朝花夕拾故事新编 D.彷徨野草67.灯下漫笔一文收入鲁迅的杂文集( B )中。A.野草 B.坟 C.三闲集 D.朝花夕拾68.老舍的茶馆,代表的是( C )。A.海派文化 B.西洋文化 C.京味儿文化 D.岭南文化69.冰心的散文语言精练、清新婉丽,文体自成一家,被读者誉为( D )。A.“白话文西化” B.“新文艺腔” C.“工笔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