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698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档案馆 校史办公室二六年四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主要参考文献四川大学史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5年成都科技大学史稿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华西医科大学校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世纪名校:四川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川大学校训(2)岷峨挺秀锦水含章龙光炳焕萃兹上庠文翁润泽蜀鲁齐芳云蒸霞蔚苏李马扬季世陵迟国难未央尊经存古百载沧桑联翩俊彦新我旧邦坤维学府喷薄朝阳雍雍穆穆济济跄跄求精求是自信自强乐群敬业弦歌铿锵勒斯铭

2、兮钟鼎其万年兮永昌百年校庆钟鼎铭文(3)源头活水敷扬文教,众流汇归;芃芃棫朴,锦水之湄。巴蜀山川图(4)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图四川中西学堂1896尊经书院1875锦江书院1704四川通省大学堂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2四川通省师范学堂1905华西协合大学1910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16国立成都大学1926国立成都师范大学1927公立四川大学1927国立四川大学1931四川大学1950四川化工学院1952成都工学院19548成都工学院195411成都科技大学19789四川医学院195310华西医科大学19855四川联合大学19944四川大学199812四川大学20009私立华西协合大学1933四

3、川通省法政学堂1906四川通省农政学堂1906四川通省藏文学堂1906四川通省工业学堂1908四川存古学堂1910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4四川公立国学专门学校1919华西大学195110(5)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汉景帝末年文翁石室旧址创办锦江书院。锦江书院是四川大学的主要历史源头之一。锦江书院楹联: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6)1875年(光绪元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尊经书院。尊经书院是

4、四川大学的另一主要历史源头。尊经书院楹联:考四海而为儁,纬群龙之所经。(7)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拉开了四川大学历史发展的序幕。中西学堂章程中西学堂文凭(周家彦毕业执照)(8)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奎俊奉光绪朱批,将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当年奉诏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锦江书院并入。光绪朱批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大门(9)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组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国内十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皇城大校门国立四川大学校门(1

5、0)四川大学是解放初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学校,1960年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五十年代四川大学校门(11)1910年(清宣统二年)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基督教的差会联合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华西协合大学仿英美体制,逐步建设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文理并重、医牙为主的综合大学,也是我国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华西协合大学章程华西协合大学校门(12)1922年华西协合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缔约,由纽约州立大学向华西协合大学毕业生授予该校文、理学士和医牙学博士学位。1924年华西协合大学开四川男女合校先声,1933年获教育部批准立案并更名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毕业文凭样式(1

6、3)抗日战争时期,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借华西协合大学校址联合办学和办医,华西坝一时学者云集而成“五大学”盛况。五大学纪念碑五大学教学活动(14)1951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由人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权,更名为华西大学。1953年更名为四川医学院,1985年又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1978年确定为卫生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四川医学院校门华西医科大学校门(15)1952年四川化工学院建立。1954年8月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组建为成都工学院。1954年11月四川化工学院与成都工学院合并,沿用成都工学院校名。成都工学院校门(16)1978年9月成都工学院更名为成都科

7、技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领导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成都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校门(17)1994年4月,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实现重点大学强强合并。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合并大会(18)2000年9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新四川大学的学科互补优势进一步突出,整体实力进一步加强。合并大会(19)从发展起源来看,今日四川大学汇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类型,包括了以近代高等学堂为肇端的国立大学、以西方高等教育为样板的西式大学和由高校院系调整而创办的新型大学,是四川乃至中国近现代

8、高等教育的缩影和写照。李岚清:四川大学是我国高教改革最早的大学,为高校改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20)治校方略进德修业,智圆行方;涵育多士,蔚为栋梁。各时期办学理念和校风(21)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第一任总理胡峻(1869-1909)曾作为考察日本学制游历官亲到日本延聘教师,提出了“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的教育方针。胡峻:一国之治乱,系乎人才之盛衰;而人才之盛衰,视乎国家之教育。(22)美国卫斯理大学文学博士、神学博士毕启(Joseph Beech,1867-?)

9、,1910年主持并创办华西协合大学,1913-1946年先后担任大学校长、校务长。他强调从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办学,突出技术科学、应用科学,注重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出路,使各学科专业体现出实业性的特点。毕启:兹积极提倡实业教育,以利本省天然出产,增进人民殷富。(23)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1878-1966),1922-1924年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他提出“崇尚学术,启用新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吴玉章:教会人怎样去改造社会,改造中国甚至改造世界。(24)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张澜(1872-1955),1

10、926-1930年任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他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其成为国家栋梁、社会骨干。张澜的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25)华西协合大学文科学士、美国西北大学硕士、德鲁大学博士张凌高(1890-1955),1933年华西协合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时首任华人校长,实行“以博爱牺牲服务之精神,培养高尚品格,教授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方针。张凌高:如果培养的学生不能服务于社会,不能到华西的各方面的基层和边疆去服务,那么教育就是失败。(26)曾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央研究院总

11、干事的化学家任鸿隽(1886-1961),1935-1937年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他提出,要实现四川大学的现代化和国立化,必须完成“输入世界的智识”、“建设西南的文化中心”和“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的使命,办成一所规模宏大、师资设备齐全、有国内第一流学术水平的综合大学。任鸿隽:大学者,智识之府也。对于既往,大学为其承受之地。对于现在,大学为其储蓄之所。对于将来,大学为其发生之机。国无大学者,其智识必无由进,而文明之运,乃等之不可知之数。(27)中国第一位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在中国大学正规讲授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第一位学者张颐(1887-1969),19371938年任国立四川大学代理校长。他

12、主张:继续提高学生程度,使与其他国立大学同等;充实设备,提高研究兴趣,使文化水准和欧美大学同等;更进一步使中国学术能与欧美各国齐头并进。张颐(28)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四川省小学生保路同学会会长黄季陆(18991985),1943-1949年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他强调,要把四川大学办成“万人大学”,“不但要使川大成为全国最高最完善的学府,同时还要使川大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完善的学府”。黄季陆:川大精神是:尊师重道,养成优良的学术风气;朴实敦厚,勇敢牺牲;自觉、自强、自治,蔚成国家大器。(29)群贤毕至鸿硕俊彦,灿若星辰;高山景行,泽被后昆。各时期教学活动(30)早年的锦江和尊经两书院,即

13、以人才辈出而扬名于世。例如以名言“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而昭示后学的教育家彭端淑,为康梁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蜀学泰斗廖平,曾任京师大学堂副监督和在1912-1916年任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的清代唯一川籍状元骆成骧等近代四川地区著名学者,都是在这里造就的。人物群图(31)四川大学历来为蜀中人文荟萃之地。2001年四川评选的古今100位“四川文化名人”的近现代45人中,有29人为四川大学的校友。许多知名学者在这里亲执教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朱德、杨尚昆、郭沫若、巴金、艾芜、鲍文奎、卞之琳、曹四勿、陈寅恪、陈文贵、陈荣悌、陈之长、陈志潜、成俊卿、邓少琴、邓胥功、方文培、

14、冯汉骥、冯友兰、高世扬、顾颉刚、侯光炯、侯宝璋、胡寄窗、华国祥、黄宾虹、黄克维、黄文弼、姜亮夫、江竹筠、柯召、乐以成、蓝天鹤、李安宅、李劼人、李珩、林三益、林思进、林如稷、刘大杰、刘承钊、刘绍虞、刘为涛、吕叔湘、罗念生、罗淑、罗忠恕、蒙文通、蒙思明、缪钺、彭迪先、潘重规、蒲保民、钱崇澍、钱穆、袭千昌、任中敏、饶孟侃、沙汀、邵从恩、宋君复、孙伏园、汤腾汉、童恩正、童第周、王光祈、王利器、王琎、王右木、魏时珍、吴大任、吴大猷、吴芳吉、吴和光、吴君毅、吴宓、吴虞、任鸿隽、萧公权、肖涤非、肖伦、向楚、谢无量、熊达成、熊文愈、徐中舒、薛愚、杨闇公、杨伯恺、杨明照、杨人楩、杨允奎、雍克昌、许寿棠、袁翰青、恽代英、张鼎铭、张东荪、张洪沅、张培爵、张铨、张文裕、赵少咸、周太玄、周汝昌、朱光潜等,都曾在此求学或传道授业。人物群图(32)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名誉博士韩国金尤史(1881-1950,又名金圭植),先后任教复旦大学、北洋大学、武汉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1935-1945年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曾担任系主任,是国立四川大学唯一外籍系主任。他曾先后任设在中国的韩国临时政府外务总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和政府副主席,是现代韩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金尤史(33)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法学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