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88517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探究一、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它包括如下三大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二、中国城化特点 1、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

2、的迅猛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即除公有经济之外其他所有经济形式,包括民营和外资两大类。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然而,公有经济的步伐却相对放慢了。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有经济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这样,在21世纪之初,民营经济就取代公有经济而上升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除公有和外资之外所有其他经济形式。同时,外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城市化模式演变成计划、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基础上,又出现了市场机制和模式。同时,随着外向经济的发展,在外资经济的基础上,还形成了

3、外向机制和模式。这样,改革开放30年来,与动力结构的演变相适应,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模式也转变成计划模式为主导、市场模式为基础、外向模式为辅助的格局。3、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进早期的城市化是比较粗放的,存在着大量的半城市化现象,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例如,反映昆山给我的印象,早期的昆山在我的印象中经济虽然在迅速发展,但是环境质量很差,而现在的昆山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各项社会工业事业指标在21新世纪后均上了一个大台阶。4、大城市发展优势明显增强21世纪以来

4、,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北京等,发展优势更加突出。2000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就显示出城市规模越大年均增长率越高的趋势。5、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已经形成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步伐加快,并且这些地区已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在转型和升级,向着服务业发展:一方面是商业贸易,另一方面是生产服务业。这样,该地区的城市化就在原来初级工业化基础上开始进行再城市化过程,即商业化过程。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城市化有三个阶段:工业化商业化都市化。当然,这样的城市化主要是集中型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将得到优先发展,如广州、

5、深圳、温州、苏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就促使当地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这其中包括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扩散,如珠江三角洲向东边的惠州、北边的河源及西边的阳江等地进行投资。三、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1、城市化率偏低。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2,比1978年提高18.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下,城市化率偏低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巨大瓶颈”,成为限制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巨大瓶颈”,也将成为我国

6、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集聚中的“巨大瓶颈”。2、结构规模与人口、经济规模不协调。中国大城市的规模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尤其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了像上海、北京这样全国最大的城市,所产出的国民财富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大城市的水平,如东京的GDP占日本全国的18.6,伦敦的GDP占英国全国的17,汉城的GDP占韩国全国的26,而北京、上海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2.5和4.6。要立足与中国实际,北京、上海所占人口比重和上述城市相比要小得多。这说明,中国的城市表现出城市结构规模大,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都偏小的不协调现象。3、对环境造成影响。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

7、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五、具体解决措施1、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要十分加强城市功能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投入数字城市的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城市服务体系的提升等,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置于国际的大背景之中。2、必须将中国城市的发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我们应当进一步调整全国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和加强产业转移力度,放大城市扩散效应,将其真正塑造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我国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现有32个,其中东部

8、16个,西部6个中部10个,基本覆盖全国。可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城市群,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在环渤海地区建立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进入国际竞争前沿的中国高地。 3、认真规划国家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大城市来说,我们要将其塑造成国际级和国家级的人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等,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带动作用。大城市在城市体系重复发挥了城市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主力,城市化战略设计中要敢于克服“大城市不大”的现状。 4、加大

9、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路径,对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且分布比较集中,城镇密度比较高的地区,鼓励城镇集中合并,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中心、卫星城镇分布周围的方式发展小城镇。就比如说宿迁市,由于宿迁市经济发落后于江苏其他城市,因此,我们要首先大力发展宿迁市的经济、培育实力,为其建设创造条件。城市化战略设计中必须要克服“小城镇不优”的现状。 5、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我们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我们高中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应该积极行动,为保护环境,构建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