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88458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魏耀斌【摘要】 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但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电算化系统不够完善,传统审计受到冲击,网络安全等,本文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电算化系统 监控制度 安全隐患 审计 对策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电脑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性学科。20世纪 90年代初期以来 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 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民族会计市场受到巨大影响,其间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相对其他国家起步较晚,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经历了尝试

2、阶段、 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 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 直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近年的发展过程中,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商品化、 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走向了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 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等原因, 一些先进的、 现代化的事物不断出现,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之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 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 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一、当前我国会计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些问题(一)、对会

3、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出现偏差: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实际上,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传统记账方式的束缚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根深蒂固,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2.软件开发滞后:一些观点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因此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3.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认

4、识和掌握程度较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这种作法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管

5、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 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核算规程是否规范, 基础数据是否准确、 完整等, 这是做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 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 标准化, 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而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 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

6、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 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 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 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基础工作的薄弱,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主要表现在:(1)对系统的接触控制不力。据调查,许多单位密码互通 ,机房随便出入。用机令登记难以执行 ,系统也难以自动记录操作情况 ,对打印输出资料普遍没有登记、传送和签收制度。(2)系统的恢复控制薄弱 ,据调查 ,虽然大部分单位的会计软件和数据文件都有备份,但对备份文件都未能恰当保护,只有少部分单位的备份文件存放于机房以外 还有部分单位表示系统遇到意外无法工作时,不知道如何恢复系统。(3)内

7、部审计监督不力 ,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限 ,一般都不熟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 ,不太了解电算化会计系统应有的内部控制,更不熟悉如何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审计。 (三)会计电算化管理模块开发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 ,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因为 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所以 ,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全面电算化。目前从市场开发的财务软件来看 ,绝大部分软件只停留在会计核算子系统运用上,仅作单项数据处理 ,如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往来账模块等 只是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写写算算中解脱出来

8、 ,并没有很好地运用计算机将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归集、分类,进行会计控制、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及会计决策活动的分析,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的引导。现在市场上会计核算软件品种繁多,网络布局自成一体,造成资源浪费 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如我省多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有珠海远方 、深圳小蜜蜂软件、用友软件等,由于各企业使用的软件不同给省公司远程联网带来了困难,阻碍了数据共享的步伐。因此无论是使用者还是软件开发者都应对会计软件的功能开发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思想定位,重视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引导会计电算化由单一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方向

9、发展。这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才具备开发的良好基础。(四) 软件存在着缺陷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手工操作阶段,人们已经找到并建立了完整的安全保障措施和防范办法,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存贮载体的变化、处理方式的变更,使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1、脑黑客。电脑黑客是指非法侵入计算机的用户或程序(尤以网络环境为甚)。在会计工作中的电脑黑客指竞争对手和专门进行窃取商业秘密的机构或组织。通过捕获、查卡、消息轰炸、电子邮件轰炸、违反业务条款等方式非法侵入,窃取数据或破坏数据,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2、为的舞弊行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

10、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3、算机病毒。电脑病毒是一个不为人所陌生的名词,除了可以通过软盘、光盘等途径进行传播外,现在又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在网络环境下隐蔽性更强、破坏力更大、传播速度更快。计算机病毒不仅能对会计数据进行毁灭性的破坏,还可以对正确的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删除、修改、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应引起更高的重视。(五)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目前,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 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 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

11、外, 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 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 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 一旦出错, 可能就会使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另外,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 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 短短几年时间, 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多为几年前出版的, 所介绍的知识陈旧, 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的教材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可想而之。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因此,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专业知识的

12、复合型人才奇缺。 (六)给传统审计带来的压力会计电算化后 ,传统审计线索变化了而且计算过程也不直观了。因为电算化会计的手工明细账、日记账不存在了 ,记账凭证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财务处理过程在计算机内自动完成 ,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大大减少 各种信息载体以隐蔽的形式存在于磁盘中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 审计的地理范围、业务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手工系统中, 被审查单位对象主要是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电算化条件下, 其审查的内容主要有这几方面:内控制度审查、 程序审查、 系统经济效益审查, 等等。从内容上看, 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加注重对系统自身的控制和审查, 从而保

13、证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这与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企业业务,而且必须掌握更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对电算化系统模块结构、运作方式及内控制度深入了解,才能理清会计数据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性。二、对策与建议(一)建立和完善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措施 1.保证会计信息输入的准确。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是关键。为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首先,应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设置相应的审批制度;其次,应对系统的每一功能模块设置操作权限和口令密码,对特别敏感的数据还应设置多级密码控制输入;第三,应建立输入操作日志,以便随时监督和检查;第四,会计电算化软件中的输入程序中应设

14、置对输入数据进行校验的功能,如平衡关系检验、凭证类型及连续凭证号检验、科目对应关系校验、科目窜户检验等手段。当操作员由于疏忽出现错误时,系统能自动检测出错误并拒绝接受错误数据。 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因此,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必要的。(1)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要求,设立各个电脑操作岗位,如系统管理员、软件操作员、系统维护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明确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使每个操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范围内进行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顺利的工作,确保会

15、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2)实现监控与操作的分离。即在电算化系统内分出操作与监控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当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 其操作和数据也被同步记录在监控人员的机器上,由监控人员进行即时或定期审查一旦出现数据一致便进行深入调查 。这样明确了岗位的划分实现了有效牵制。 (3)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更新。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而具有了新的内容。控制方式从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控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规范。因此要求必须建立和健全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规范会计软件市场

16、,增加软件的限制功能,完善配套法规。我国的立法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约束, 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进一步规范。细化对商品软件的评审规定, 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规范会计软件市场。会计软件本身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在软件的选择上应选择安全系数高、投资少、见效快、维护便捷、易于应用的软件。会计软件的修改功能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系统数据的不安全性。因此,必须增加软件的修改限制功能。一是对没有记账的凭证,一经修改必须进行复核,正确后予以确认;二是对已记账的凭证系统必须提供不能直接修改账目的功能,对修改过的凭证,保留修改痕迹;三是输出的财务报表的数据由系统按照用户定义的格式和数据来源格式自动生成,不提供对数据修改的功能。 4.建立数据的保密备份制度。备份就是对计算机系统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备用拷贝,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随时用备份恢复系统,一般情况下不予使用,因此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