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88427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战略思考中国石油集团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 曹政言吕建中 朱建军 宋广喜 郭恩静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如何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国家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分别简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为代表的我国石油企业,积极承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在努力实现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海外油气业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赢得了一席

2、之地。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主要大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措施,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保障。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提升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1.全球石油资源和消费的地域分布严重不均,必须实施石油国际化经营全球常规石油资源的80%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大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80%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这种特殊的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决定了石油开采地相对集中,各国石油公司纷纷实施国际化经营、大力发

3、展海外业务,石油及其产品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搬移”。多年来,石油国际贸易量基本占到全球商品贸易总量的10%以上,全球石油消费的2/3需要依靠国际贸易来解决。但历史证明,简单地依靠国际贸易不可能从战略上解决国家石油安全供应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石油公司越来越看重对世界油气资源的掌控。石油消费大国特别是新兴的石油消费大国,只有抓住石油产业上游这一战略环节,直接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合作,占有一定的海外油气储量、产量资源,建立稳定的油气生产供应基地,国家石油安全保障才能有可靠的基础。综观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对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和博弈。2.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供

4、应的关键是实现进口多元化和加快发展海外油气项目我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对资源的渴求。自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至2006年,年石油消费量从1.5亿吨增长到3.5亿吨,总量增长了1.3倍多,年均增长率近7.3%。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仅从1.45亿吨增长到1.84亿吨,年均增长率不到2%,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进而造成对外依存度从6%迅速提高到47%,200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80。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可能达到4.5亿吨左右,国内石油产量可望实现2亿吨,对外依存度约55%。之后,预计石油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不减,但国内石油

5、产量极可能接近峰值,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原油进口50%左右主要依靠中东,而且有80%的进口石油借助海上运输,存在着石油资源地和海上通道的双重安全问题。为此,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考虑,一方面迫切需要开辟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和运输通道,另一方面必须大量掌握海外油气资源,直接参与或组织海外油气生产。我们认为,如果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权益石油产量能够达到净进口量的30以上,我国就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尤其在高油价下,大量金融投机因素活跃在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存在严重扭曲,掌握的海外油气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3.我国石

6、油企业只有加快“走出去”,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三大公司已具有一定的油气生产规模,但油气储量和产量主要来自国内油气田,占有海外资源的比重及总体国际化程度较低,公司后备资源接替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对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增强。所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参与开发更多的海外油气资源,开展更多的海外油气项目合作,获得更多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建成更多的海外油气生产供应基地,不仅

7、是我国石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国家石油安全供应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中石油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石油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基本建成了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销售贸易和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海外业务链,为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新体系奠定了基础。截止2006年底,中石油的海外油气运作项目已达到69个,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个千万吨级油田和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当年的原油生产作业能力5800多万吨,获得原油权益产量2800多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100多万吨,管道输送能力5600万吨,国际油气贸易量9439万吨、贸

8、易额293亿美元,有5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进入到48个国家和地区。中石油的国际化经营实践表明,我国石油企业不仅有必要而且完全有能力“走出去”,在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彰显实力,不断提升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和市场的水平。二、国际石油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我国石油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1.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刺激了全球油气投资的快速增长,新的油气勘探开发机会增多在持续高油价情况下,石油公司愿意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加强油气上游业务发展。据统计,从20012006年,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从1131亿美元增长到2640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2006年比2005年增长26.4%。同时

9、,一些过去在低油价下被放弃的区域重新投入勘探开发,以加拿大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开发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IHS咨询公司的资料,仅2007年上半年,全球就有111个国家进行或准备进行131次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招标,其中非洲、拉丁美洲地区居多,对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拓展新的油气合作项目十分有利。2.新一轮石油国有化运动,引发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带来一些新的市场进入机会近年来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从俄罗斯蔓延到拉美和非洲,主要是石油资源国政府采取强制收购股权、调整分配比例和税费、修改法律等手段,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以获得更多主导权和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迅速崛起,其国际市场影响

10、力、控制力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牌跨国石油公司出于多方面考虑,开始退出一些国有化程度较高的资源国,并在全球范围实施资产重组和战略转移。应当看到,石油国有化浪潮虽然增加了海外油气项目合作的难度,提高了进入门槛,但资源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没有变,而且他们更希望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3.世界石油需求的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石油合作的重心开始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可以创造的市场机会明显增多北美和欧洲曾长期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石油消费区。在过去近20年里,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大幅度增加,2006年已成为世界新的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中国、印度等国家是改变世界石油消费格局的重要

11、力量。有机构预测,在今后20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将继续保持年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北美、欧洲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很可能低于1%,甚至出现负增长。亚太地区的这种特殊地位,对石油资源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委内瑞拉等一些资源大国出于保障石油需求安全的考虑,都在积极寻求与我国石油企业的合作。当然,我国石油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的竞争挑战和潜伏的各种风险。比如,世界石油领域的竞争越来越依靠技术制胜,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石油市场上的投机因素越来越多,我国企业资本运营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再比如,在全球石油地缘政治中,大国博弈的政治风险

12、越来越大;一些资源国政局动荡、民族宗教冲突和恐怖活动频发,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越来越大;高油价带来高投入,海外投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检验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不仅要看海外业务规模和效益水平,更要看应对挑战、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我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善于发挥差别优势石油是全球化程度最高也是最早的商品之一,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瓜分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完成,主宰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是那些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我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晚,面对早已垄断割据的国际市场,需要选准切入点,抓住机遇,避开障碍,充分发挥独特的差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1.发挥政治和外交

13、优势长期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与许多具有油气资源开发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务实的能源外交政策,经常把能源问题列入高层互访的重要议事日程,为实施石油“走出去”战略、支持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外交和政治保障。众所周知,政治风险往往是海外油气合作项目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但对政治风险的判断却因政治背景不同而又产生很大的差异。比如,一些西方大石油公司认为政治风险很大而不敢进入或考虑退出的地区和国家,我国石油企业则借助于政府良好的政治、外交

14、环境降低或化解了这种风险。中石油成功进入苏丹和哈萨克斯坦市场,大规模开展油气项目合作,就是最好的例证。今后,我国石油企业在参与国际石油资源市场竞争中,仍然要突出利用好国家的政治和外交优势,善于抓住时机,变政治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海外油气合作项目发展的新突破。2.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经济实力、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仅都进入到财富全球500强排名,而且中石油、中石化的排位还比较靠前(中石化第17位、中石油第24位),中石油在全球盈利最高的公司中排名第17位。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的世界50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中石油、中石化分别居第7位和第

15、28位。这种雄厚的规模经济实力,加上国家富足的外汇储备支持,使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油气项目合作、资产收购中可以发挥出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2005年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的PK项目,交易金额达41.8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其中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有企业运行模式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石油企业在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时,特别需要发挥好这种规模经济优势。3.发挥综合石油公司体制优势国际上的石油公司主要有四类:上下游一体化的跨国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仅从事油气勘探开发或炼油销售业务的独立石油公司以及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既属国家石油公司,又实施跨国经营,并进入到国际资本市场;不仅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而且拥有自己全套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队伍。这种特殊的公司体制,既有利于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作,也有利于与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特别有利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物资装备供应及国际贸易的一体化运作,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降低投资成本和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比如,中石油的苏丹1/2/4区项目,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1500公里的油气管道,就是充分发挥了公司整体协同优势的结果。4.发挥专有技术优势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发建设国内油田的过程中,积累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