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3761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教学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历史三轮热点教学案 长效08 中国现代经济【热点常备考纲】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部分)。(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现代部分)。(3)大众传媒的发展(现代部分)。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现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热点考点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1)“一五”计划和“一化三改造”。(2)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共八大。(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八字方针”。(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国有企业改革。(6)对外开放格局。(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现代部分)。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热点考点重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部分)(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现代部分):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现代部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3)大众传媒的发展(现代部分):(新中国历史上的)影视事业发展;互联网的兴起。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中国现代政治家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1)毛泽东: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民经济

4、的恢复(建国初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一化三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论十大关系报告;中共八大;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的短暂经济恢复。(2)邓小平:改革开放前:(“文革”后期)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

5、会;十五大。【热点高考真题】0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02(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6、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03(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04(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7、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统治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05(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06(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

8、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07(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8)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08(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9)右图中的农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即将 A加入人民公社 B分得土地C承包土地 D加入合作社09(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

9、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10(2011年新课标文综33)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1(2011年全国卷文综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12(2011年福建省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

10、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3(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用权 D土地的规模14(2011年山东省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15(2011年浙江省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

11、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16(2011年四川省文综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7(2011年广东卷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

12、功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18(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18)生活中有许多说法抹不去的记忆,在我国供给短缺的年代,人们买粮食不仅要用钱,还要用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19(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39)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

13、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 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 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

14、文化兴盛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4分)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20(2011年广东省文综39)(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