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3513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教师小课题的选题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这是选题的第一原则。一般人们做研究,总要有个目的。没有目的的研究,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只能是盲目放枪,空浪费子弹。人类为什么会有研究活动?科研工作者为什么要搞研究呢?无非这么几种目的。 一是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社会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社会生活当

2、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是为了创造财富,获得利益。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比如“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 “入世以后如何应对中学生人才外流”,就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个人们关心的现象而提出的。 二是探讨价值,理论探讨,基础理论,精神性的产品,不对社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向人们提供一种看问题的方法,一种思考角度。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认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有一定参考和启发,也就有价值了。比如以前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他说是反封建,你说是清朝衰亡的百科全书,还有人说是种群生命力衰退,这些看法无论哪一种都不能为社会创造财

3、富,但是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认识事物的角度,对我们来说就有了价值。 三是游戏价值。人类是能思考的芦苇,人的思考除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以外,还常常来锻炼脑力本身,于是发明了许多联系脑里的游戏,比如下棋就被称作思维体操,再比如陈景润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有人去论证雪花会不会有重复的可能,有人去发掘勾股定理的新的证明方法,等等,这样的研究就只有游戏价值。 选题的第二个原则是有能力。由于选题的价值又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衡量标准,因此,价值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人类社会有利害关系的课题固然有价值,但是,对你来说,对人类有价值的课题不一定对你有价值。因为这个价值的实现要取决于你的研究能力,再有价值的课

4、题,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胜任,不仅其实用价值会落空,连学习价值也难以保证,还有可能在养成华而不实,甚至急功近利的坏习惯,这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研究都是非常有害的。因此,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科学习的思考入手,不要贪大求远,不要急于为社会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左撇子与书写障碍”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课堂尚且不能提出问题,学科有关的问题尚且没有钻透,而忙着做课外题,不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

5、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初中思品教材中的科学常识分析”,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 选题的第三个原则是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喜欢不单纯是一个爱好倾向问题,一个人之所以对某样东西感兴趣,往往跟他的长期关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周围可以借助的学习资源有关,这往往是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激发研究兴趣和信心的有利条件。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蔡呈腾 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行动研究或质的研究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好小课题,将有助于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

6、一些实践的难题,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小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科学而有效地选择小课题才能达到上述的目标,这必须有一定的策略。现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特殊案例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具有针对性与有效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缺陷,造成了他们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共性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先不说达不到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

7、生”的要求,往往这些学生会成为班级、学校破坏性之源。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遇到过一位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管自做上课无关的事,即使在得到教师严厉批评后,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与教师发脾气,一付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详细了解该生家庭教育(包括与其家长多次的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的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个性倾向等,选择了一个叫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频频产生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

8、不同的选择办法,新教师可能害怕而回避,一般教师作一般的处理后听之任之,优秀教师把课堂突发事件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生成性的重大教学资源而重视、研究它。 确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深谋远虑的运筹帷幄能力。这样不仅仅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问题,而且变“害”为“利”,开发了课堂教学资源,也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但课堂的突发事件何其千百种,几乎每一种突发事件不会雷同,而且每一件突发事件都有其很特殊的“棘手性”。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机智,笔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了对突发事件处理的

9、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开“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见笔者论文教育智慧来自学生,表于教育育人2006年第3期)。 三、两难情景 生活中两难情景很多,像著名的两难问题“母亲与妻子同时落水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之类的问题虽是一笑而过,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不可以也一笑而过,否则可能造成很大的教育事件,甚至贻误学生的终生。 在去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笔者班级中一位“体育健将”在参赛的第一个项目时意外落选后,其后

10、参与第二、三(班级集体竞赛项目)个竞赛项目时借口受伤而退出比较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事件,笔者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这名学生在比赛前确实训练积极准备充分,且从他平时的表现看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与上进心,但是就是这样的学生因为“失面子”而撒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而且是很巧妙地利用了他“受伤”这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弱者行为”来作为自己的挡剑牌,令人表扬也不是批评更不是。针对那个情况,记得笔者当时没有揭穿他的“撒谎行为”,而是故意“纵容”他而表扬了他“带伤坚持跑,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事后越想越觉得那种做法欠妥,然而翻来覆去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从而以此事为引

11、子确定了一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需要的代价个案研究的小课题。 四、学生实践 小课题几乎全部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由于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也不在少数。当前的教育教学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在这种矛盾中,一些矛盾本身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的不全面造成的,有些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这就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后面部分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在教学时,我也

12、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那天气温较低的原因,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然我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去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去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分析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最后,通过解释才得到结论:除了案例中提到的影响高或矮蜡烛先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因素,还有当时的教室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就因为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我对课堂学生实验引发了很大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 五、争议话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

13、其结果不仅仅是由教育教学本身的一些因素决定的,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学生不是生活于真空中,特别是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学生普遍成为网络高手,受到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非常之深。其中“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 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正因为如此,笔者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似乎要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但现在想来,笔者从一开始就错了,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

14、不可挡,也无法阻挡!“追星族”们提出了N个青少年需要“追星”的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看不懂也根本无兴趣的所谓“高雅艺术”,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也确实,当我们现在看周杰伦的歌曲视如粪土时,是否我们的前辈在二三十年前也是如此的视罗大佑为粪土?而如今罗大佑的歌曲已经成为经典,我们能保证在若干年之后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不是经典吗? 六、创新实例 教师做质的研究,虽然每一项研究的对象对教师本人来说是有创造性的,

15、这也是能造成做质的研究的教师从“无到有、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多、从毫无经验到有很好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这种创新对教师本人是新的因素,对整个教育实践界来说未必都是有前沿性意义的。但这必不能阻止教师去做质的研究,相反,这正是教师做质的研究的动力之一没有受研究成果的限制。 如笔者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做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情境设置模式之研究就是受此思维的启发而开展的。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但是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这个问题看似不是小课题,但当笔者把它们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

16、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时,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了。 七、逆向思维 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其实我们非常不善于用逆向思维,我们已经习惯于我们的常规思维,总是觉得应该怎么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结果,我们应该如何?”之类的问题却很少思考。 一般学校在布置校园环境时,总是少不了在校园建筑物各墙壁上悬挂或张贴名人名言、名人书画作品之类的作品。突然有一天,笔者问班级学生“教室外墙壁上是一幅什么画?”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懵了,只有少数学生大略地说出来。 这些能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张贴画到底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能否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为此笔者曾经提出了一个校园张贴画到学生的学生影响的小课题。 八、颠覆常规 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重复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