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3476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泉州河市中学 杜白娟【摘要】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不断改变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字】初中思想品德 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

2、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思想品德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最终又高于生活,并为青少年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只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的衔接,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不断改变教学的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任何的学习都离不开问题。学生也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可来源于教师、教材、学生自身或其它途径。就学生探究兴趣和动力而言

3、,自己提出的问题则是最好的。然而学生很难提出确切的合适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之火。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阅读自学、讨论思考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检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自主探究的学习。如教学新学校,新同学一文时,揭示课题后,教师问:“请同学阅读全文,看一看哪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学生认真地看课文,异口同声回答:“新|”字。接着教师又问:“同学们看到这个新字后,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1、进入了新学校同学们都遇到哪些新鲜事?2、进入新的环境,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觉?3、怎样认

4、识新同学?这些问题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使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探究。二、改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探究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和学法的掌握应该同步的,要做到学会某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学策略,给学生思考、探索的余地,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意识,改变“要我学”的纠结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 自主尝试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有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5、,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都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与学生构成了一个静态和动态、物质和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要学生从这个“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主体思想,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和自主权,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了“渔”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身边的诱惑一课,学生对社会上哪些是不良诱惑分不清,教师可以趁势引导学生对“不良诱惑的特点及其危害”这一专题进行研讨,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上网查阅资料、访问熟悉人士等方式,解开心中的谜团,知道身边存

6、在的种种诱惑,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能力。又如教学丰富多样的情绪,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写制作一张关于自己周六心情的晴雨表,在这一活动中,有的因为得到父母的夸奖,非常开心;有的因为没办法完成作业非常郁闷;有的因为这次考试不理想,感到忧愁;有的面临危急情况,感到惊恐;有的遇到令人气愤的事情,大发雷霆;有的情绪万花筒、多种多样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明白了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景中,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但得想办法做情绪的主人,支配自己的

7、行为。学生通过自己体验获得点滴感受,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二) 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在合作小组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8、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如教学笑迎新生活一文时,首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酝酿最能代表我们班级风貌和集体精神的设计方案。然后,对供选方案进行编号,可用一周时间在班级中公开展示,并进行投票,选出最符合要求的班徽及座右铭。对于入选的作品,再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如果不满意,仍可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加深了对集体的理解,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新集体,有共同的期望和追求。三、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乐”探究我国教育家

9、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习也一样,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才能聚集学生的眼球,才能发挥学生最大的创造力。此时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当学生的朋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能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鼓励学生不要尽信书、尽信老师,要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允许争论。应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比如,课上可以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个表格,按答对2分、答错1分、不答0分等不同的分值纳入表格,这样及时答错还是可以得分,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10、让其在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让学生自由翱翔的蓝天,使学生始终保持想飞、能飞、乐飞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学习航线。 四、设计开放作业 ,强化自主探究的实践性 作业就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且学生课后完成的。传统的作业形式主要强化知识内容,而忽视了自主探究能力、创造力的考察与培养。在新课改环境下,要突破传统的形式,设计新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对社会有深层的认识,做到“绝知此事要躬行”。首先要尊重学生选择作业的要求,其次要开放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我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作业,有时是让学生写一份计划书;有时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收集名人名事;有时是设计调查提纲或进行一次社会小调查;有时是让学生去采访老师或同学。这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快乐学习,有足够的自由和瞎想的空间,主动在实践中寻找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能力,那么对学习产生兴趣后就是自主探究学习。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质在于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学习过程主要靠学生去完成,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改善教学策略,转变角色,更新评价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