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中意象的堆砌与因情造景分析.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688330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婉约词中意象的堆砌与因情造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婉约词中意象的堆砌与因情造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婉约词中意象的堆砌与因情造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婉约词中意象的堆砌与因情造景分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婉约词中意象的堆砌与因情造景分析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可谓之典范。古代诗歌虽兴于唐,但生命力却贯穿了正个封建时代。相比于古代诗歌,词的面貌和历史地位则相形见绌的多。这种境况的成因,婉约词的局限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

2、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意象是构成宋词的基本单位。意象本身是作者选取的物或景,这些物或景往往用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使情感的表达形象传神、含蓄蕴藉。因此,意象的作用正如宋代词人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情,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前人早已认识到了意象在诗文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是以陶钧文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2这句话表达了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意象也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婉约词的意象丰富而狭窄。丰富是指数量,

3、狭窄是指视域。婉约词意象尤为繁多,有明月、残月、缺月、落红、梧桐、影、帘幕、酒、水、杨、柳、桃、蝶、燕子、春、秋、杏、絮、楼、风、花、江、溪、红烛、雨、舟、梦等,这么多的意象,不可谓不丰富。然而细读几遍婉约词之后却发现,婉约词的意象其实很狭窄,我用狭窄来形容,是从视域角度来讲。视域其实有两种,一是眼睛的视域,指的是所看到的空间上的区域;二是想象的视域,指的是人所能想象到的区域范围。我们把婉约词常用的意象做一下归纳,无非有两样最多。一是自然景物,二是庭院楼阁。因此,婉约词中的意象视域非常窄。说婉约词视域狭窄,还有一个原因,婉约词缺少历史沧桑感,他们也写历史,但都是对过去的欢乐与今日的愁苦之间的差

4、距的感慨,远远达不到历史兴潜的沧桑。我们说苏轼在词的意境的拓宽方面贡献巨大,那是因为在苏轼的词中,意象视域宽泛,许多以前不能入词的意象,在苏轼的笔下都可以入词,因而意境开阔。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词的意象对词的内在张力作用巨大。我们知道,“词以意象的内涵丰厚取胜8”。由于词很短,又受格律限制,当意象一遍遍被用过之后,词的内在张力就会缺乏,对词的生命力也有着重大影响。意象的视域狭窄势必导致词的审美疲劳,从而进一步导致词的空洞、乏味。意象的狭窄,又会导致主题的单调。我胸前的红领巾鲜艳了许多婉约词宋代之后难出佳品。意象是婉约词的基本单位,意象虽多,但经过一个朝代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用过之后,意象的重新组合并无任何新鲜感可言。当我们记住这些意象的时候,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宋词,都不会再惊艳起来。这时的宋词,便如一个涂着红脸蛋扭着固定套路秧歌的老太太。大姑娘扭秧歌,媚态百生;大姑娘变成了涂着红脸蛋的老太太再去扭秧歌,惨不忍睹。宋词读的愈多,便愈觉得其中意象的运用索然无味。小学时写作文写自己做了错事,低头看见了红领巾,发现胸前红领巾鲜艳了许多张大后,每次看到这样的句子都会哑然失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