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3162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zhu )阙秦(qu )惊愕() 玉玦(ju)B切齿拊心(f) 濡缕(r )彘肩(zh) 斗卮酒(zh )C秦军氾南(fn) 忤视(w )刀俎(z) 创伤(chun )D皆为戮(l)没 不悖(bi)参乘(shn) 瞋目(zhn)【答案】C(A项,“阙”应读“qu”。B项,“拊”应读“f”。D项,“瞋”应读“chn”。)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C所以遣将守

2、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A项,“其”,前为“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B项,“微”,前为“没有”;后为“轻微”。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秦伯说,与郑人盟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

3、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著作)二、(9分)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

5、坐。5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答案】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

6、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答案】A(“西向”即“面向西”。)7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答案】B(联系全文事件发展脉络及情节间的关系。)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

7、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锥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

8、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以身居作居作:做佣人B鸿并绝不娶 并:全部C简斥数妇 简:直接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就:投身、屈就【答案】C(简:挑选。

9、)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尚节介”的一项是()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居庑下,为人赁舂七日而鸿不答鸿潜闭著书十余篇ABC D【答案】C(写梁鸿葬父,与“节介”无关。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节介”无关。写梁鸿著书情况,与“节介”无关。)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B梁鸿隐居,本意并非厌世,所以后来他又从霸陵山中移居到了吴地;他死后人们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

10、试探梁鸿的品性,从此就认定了丈夫隐居之志十分坚定,于是与其隐居山林。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答案】D(A项“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B项“并非厌世”与“移居到了吴地”没明显的因果关系。C项孟光并非从此就“认定了丈夫隐居之志十分坚定”,后来还曾一度误会而催促丈夫归隐。)第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译文:_(2)今而见择,敢不请罪。译文:_(3)乃更为锥髻,着布衣,操作而前。译文:_【

11、答案】(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给他们。(2)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见择”译成“被您选择”也可。此题考查“见”的特殊用法。)(3)于是改变成(梳着)锥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家务来到梁鸿的面前。参考译文: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梁让是王莽执政时的城门校尉,后来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文章。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留下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的房屋,梁

12、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那家主人邻居的老人们看梁鸿不是平常人,就一起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梁鸿不接受而离开,返回自己家乡。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很多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形貌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嫁给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礼聘了她。女

13、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开始装饰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前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选择(舍弃),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用来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时穿)的衣服。”于是改变成梳着锥形的髻,穿着粗布衣服,做着家务来到梁鸿的面前。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了!”替她取名孟光,字德曜。过了一段时

14、间,妻子说:“我常听说您想隐居以避祸乱,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行动?怕不是向世俗势力低头了吧?”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到了霸陵山中避世隐居,以种田和纺织为生,闲暇时读读诗经、尚书,弹弹琴,自我娱乐。后来到了吴国地方,投奔名人皋伯通,住在他家的下屋里,帮人家舂米。每天回到家,妻子都为他摆好饭菜,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看,并且把放饭菜的几案举到和眉毛平齐的高度。伯通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很奇怪,说:“那个佣工能使妻子这样敬重他,一定不是普通人。”于是让他们住进正房里。梁鸿潜心闭门进行创作,写了十多本书。到他去世时,伯通等人在要离墓旁为他寻得一块墓地。众人都说:“要离是刚烈的人,而伯鸾品格清廉高尚,可以让他们葬地相近。”安葬梁鸿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回到了家乡扶风。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_(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