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6882655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5426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学生作业反思习惯的培养 【内容摘要】反思是人们对客体认识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的再认识和再检验。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重视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常常忽略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被动接受。为此,我们试图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学生作业反思能力的研究,使学生认知结构得以完善。达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正文:学生作业是检验学生在一天中的学习质量,掌握知识程度,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作业总会出现书写马虎大意,

2、计算错误,作业不完成或有抄袭等不理想的现象,从而违背了教师留作业的初衷,教师想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发现问题的目的不能达到,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出教师自身的劳动成果。逐渐地形成了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而教师不能从作业中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状况和实际水平的恶性局面。 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较重,作业量较大,每天的学习时间较长,对学习失去兴趣等原因,多数学生对作业持应付态度,不能把作业等同于考试那样反复检查,不以深思熟虑保证正确为目的,而是以交差为目标。 我曾就全班50名学生对课后作业从反思的角度进行现状调查: 设置十个调查题目:(可多选) (1) 作业前先回顾当天学习的主要知识点、重温所学法则、

3、公式再做作业; (2) 边做作业边检查,做到会做的肯定正确; (3) 做完作业总体检查,确定无误才算完成; (4) 发现作业有错立即改正,不拖拉,或得过且过; (5) 乐于做有挑战性的题目,乐于创新做法或一题多解; (6) 拿出来就做,没有任何温故的环节; (7) 做完即可,从不检查; (8) 发现作业有错不愿改正,逃避错误; (9) 偶尔有抄作业现象; (10) 较有难度的习题不愿做进一步思考,轻意放弃。 在50名学生的问卷中,回答前五个问题中的至少三个的只有9人;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后五个问题中的至少三个。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做作业的质量不能保证,自我反思意识很差。每天的作业白白浪费了学生

4、的课余时间,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我认为教师的责任是没有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接触所学知识,让学生有充足的反思时间和空间;在课上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反思习惯,在课下没有很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写好家庭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研究和探索改变这种状态的办法。 一、课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案导学”和“团结协作”小组研究式学习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封闭、专制的课堂传授式学习;每节课前,鼓励学生在对“学案”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问题在课前解决在课上。而不是课上提出问题利用有限的时间必须解决, 使学生有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自己的问题

5、有所反思。对老师给出的“学案”提倡有所创新;或自己编写“学案”推荐给老师;或课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大部分未知问题,鼓励在小组中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存优弃劣。 反映出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个人的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 课堂教学环境转化为开放、民主、研究式的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式,不仅解放了学生的头脑,而且解放了他们的手、嘴和时空。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从情感、态度、能力等多方面都为学生反思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一、 课上教师引导反思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每节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即如何发现问

6、题,提出问题,用哪些定理或公式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领悟出分析与解决问题思路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简捷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探索问题、概括规律的能力,使他们头脑中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 如在分析完一道几何题时,教师提问:本题有什么可反思的知识?同学们会总结:本题用到了哪几个定理或公理、性质,它们是如何联系并应用的?自己在分析过程中是因为哪一个定理不熟或不灵活才导致思维受阻,别人的思路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能否还有更多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此问题和以往的哪些知识有些类似,能否把它纳入你已有的知识系统?等

7、等。每天坚持这样和学生共同反思题目,哪怕少做一题,哪怕是一个小题,也要把所解决的问题研究透彻,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维定势,只要有问题就要从各个角度,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 教师长期的引导,学生会从不习惯变为习惯,从而养成决不轻易放过一道题,把自己的每一道作业题当作自己创造的一个作品来完成,力求最完美地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大力欣赏和高度赞扬这些肯动脑、有创意的学生,使他们有成就感,并利用作业展览,作业互判等形式来带动多数同学,形成浓厚的比、学、超的学习氛围。 三、课后指导学生写好作业 1、指导学生在作业前反思:要求学生每天作业前,不要急于为写作业而写作业,而是首先回顾一天所学的

8、主要内容,重点难点,通过课本和笔记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脉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要进行再学习,再理解,及时迷补学习中的不足,通过温故,反思自己的听课状态,所学知识有无遗漏和盲区。然后再开始写作业。这样既符合艾宾浩思的遗忘曲线,又使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充满了自信。 2、指导学生在作业中反思 在写作业时,先审题,不轻易动手,从以下几方面理清思路: (1) 看清题目,可反复解读,弄清涉及哪些知识点,它们是怎样联系的? (2)解题时需要用到哪些定理或公式,用其它法则行不行? (3)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按照什么样的逻辑安排解题过程? (4)此题是否似曾相识,与曾经做过的题目相似之处在哪里? (5

9、)能否变换“视角”,找到更简单的解法? 当每做一题不能做完即可,而是用一点儿时间回头检查。由于刚做完,脑子里思路清晰,可以快速浏览解题过程,如果发现公式、定理用法错误或出现笔误或计算错误会立刻发现并改正。避免了做完作业以后再检查还要重理思路,浪费时间的弊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益于考试时一次性判断题目的正确与否,加快了做题速度,节省了时间。 3、指导学生在作业后反思 每当做完作业,指导学生重新浏览一遍,总结本次作业有何收获?有什么不足?有没有值得自豪的创新,象检查考卷一样对每一道题负责,做到心中有数 一个人能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不容易,因此,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向前迈

10、出一步难不难?回答:不难;我们再向前迈出一步难不难?不难。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按照这“一步路原则”一步步从不难走出来的。所以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效果肯定会越来越明显。写反思记录也一样。于是我要求学生坚持以下三个反思:优化教学方法 一、学生坚持写作业反思记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每节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后的反思。即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哪些定理或公式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领悟出分析与解决问题思路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谨性、简捷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探索问题、概括规律的能力,使他们头脑中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调整、扩充和优化原

11、有的认知结构。 如在分析完一道几何题时,教师提问:本题有什么可反思的知识?同学们会总结:本题用到了哪几个定理或公理、性质,它们是如何联系并应用的?自己在分析过程中是因为哪一个定理不熟或不灵活才导致思维受阻,别人的思路和自己有什么不同,能否还有更多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此问题和以往的哪些知识有些类似,能否把它纳入你已有的知识系统?等等。每天坚持这样和学生共同反思题目,哪怕少做一题,哪怕是一个小题,也要把所解决的问题研究透彻,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思维定势,只要有问题就要从各个角度,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 教师长期的引导,学生会从不习惯变为习惯,从而养成决不轻易放过一道题,把自己的每一道作业题当作自己创

12、造的一个作品来完成,力求最完美地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大力欣赏和高度赞扬这些肯动脑、有创意的学生,使他们有成就感,并利用作业展览,作业互判等形式来带动多数同学,形成浓厚的比、学、超的学习氛围。 2、做作业坚持先动脑后动手: 3、做好总结性反思的原则:学完一个单元或章节,要会绘制知识网络图,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大胆质疑,把握重点、难点,鼓励自己出检测题并推荐给老师,主动和老师合作,从而反思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锻炼自己掌握更好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对数学的学习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学生坚持从以上几方面不断的写反思记录,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到位,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长此以往,

13、就会思路开阔,思维灵活,不但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还能从中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案。 二、使学会在互动中反思 反思性学习也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执著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也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学生在作业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会加深理解,充分醒悟。正如格瑞斯所说:“孩子们不了解自己都知道什么,当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或者别人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对于听者和说者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如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后,一部分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仍然弄不明白两个变量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关系?函数图象的位置到

14、底如何确定?于是我建议展开小组讨论,先把K0的三种情况争论清楚,使同学们充分认可;再拓展到K0的情况。这样虽然课上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同学们通过交流、议论终于对函数有了新的认识,稍差的学生也反思到自己听课效果的问题,既提高了课堂质量又避免了所学新知识的夹生。 经过一段时期的师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或精心设计习题课,给学生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通过讨论、交流,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优势和缺点,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进步状况,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以提高他们交流的层次

15、。 作业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老师不断地坚持训练使学生从解题只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不加评价,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缺乏灵活性等缺陷中挣脱出来,使学与思很好的结合,让所做的题目变的简单,避免重复性错误,使学生乐思、巧思、善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把眼光盯在成绩上是近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和学习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从“学会会学创新”中,三环递进,学会是基础,会学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从而逐步提升了个人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自己解题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数学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反思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且促进了学生从听课、合理利用时间、学习高效、提高注意力等多方面的反思,无形中提高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教学以人为本,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要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势在必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