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2339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3.3.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教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

2、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难点(一) 知识上重点、难点1.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本质的辨证认识。(二) 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一) 学生准备1. 收集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和调味品(图片或实物)2.预习(二) 教师准备1. 教学媒体、课件;准备“活动探究”实验用品。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教学方法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学过程【引入】 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

3、,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板书】 二、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讨论、投影】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117.9。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质疑】如何从结冰的冰醋酸中取出

4、乙酸?【点评】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导引、板书】2.分子结构 羧基【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那么,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在哪些部位断键呢?【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CH3COOHCH3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讨论、交流】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经过讨论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在纸上投影。【归纳、投影】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 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向CuO中加入乙酸溶液 向C

5、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 向Na2CO3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活动、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强调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点评】学生根据酸的通性设计出实验方案,可进一步巩固酸的通性,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导引、板书】2.化学性质酸性(断OH键) (化学方程式略)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练习】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过渡】一般的食品和饮料,超过保鲜期就会变质,

6、而用粮食酿造的酒却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醇香,这是为什么呢?【观察、思考】教师演示乙酸和乙醇的反应,边操作边讲解,同时投影下列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反应物都必须是无水液体?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产物?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2CO3溶液? 实验完成后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将所得产物充分振荡,并注意前后液层厚度及气味。【观察、描述】Na2CO3液面上有一层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讲述、板书】这种有香味的无

7、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向这种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酯化反应:(断COH键)OOC浓H2SO4 CH3C-OH+HO-CH2CH3 CH3 O-CH2-CH3 +H2O【质疑】酯化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媒体演示】酯化反应机理【导引、板书】羧酸脱羟基、醇脱氢.【提问、讨论、归纳】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2.酯化

8、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学生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4.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小结】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正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原子团。【作业】1.思考: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2.常规训练3.、拓展延伸(略)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