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6880177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永安洲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镜说课稿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这是一节物理实验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课时讲“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的应用”,本节课我就来讲讲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 教材分析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发现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

2、了铺垫。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分析及。(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用探究的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

3、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1、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之所以以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2、 难点:像与物等大以及虚像的概念(知识难点);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探究活动的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而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构成的像与物有时不等,这些就构成了本节的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

4、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四、 教法、学法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是重要。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研究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教师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替代法等五、 教学过程1、 课题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以小魔术1魔术箱奥秘和小魔术2浇不灭的烛焰引入课题,目的是通过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浇不灭的烛焰,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仅能进一步

5、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后面的学生实验作铺垫,为学生理解平面镜成的像的性质打下基础。通过魔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魔术的奇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想亲自动手实验来探究具体情况。创设的魔术情景使他们对魔术所展示的实验现象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2、新课教学 (1)平面镜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平面镜,本节课通过感性认识,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和观看两张幻灯片引导得出概念。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事例走进物理的殿堂,同时通过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在笑声中总结出平面镜的概念,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

6、习惯与能力,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建立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及确定实验器材。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1)像与物左右相反;(2)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这些猜想一一列在附板书上,因为这时后面探究的课题。在猜

7、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由我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 、“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到这里学生就可以进行第1次实验了,在此我也设了一个埋伏:同学们会在实验盒发现所需的器材:有平面镜、两支相同的笔、两只相同的棋子,方格纸(以便于观察像与物距离玻璃板的大小)注意玻璃板并没有出现在实验盒里。

8、当他们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就问:“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当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时,从正面只能看见像,看不到替身物体;从平面镜的背面呢,又只能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接着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学生重新陷入思考、分析、讨论 此时可能会有同学受到引入新课时的“水淹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就会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开始时的实验。在这里我使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使之

9、领会深刻,突破探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然后分发玻璃板,让学生重新实验,探究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在得出像与物的关系后,立即用多媒体进行一个反馈练习,以纠正学生由经验得出的错误认识,加深像与物是等大的这一正确结论的印象。在此之后我再提出问题“能否验证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猜想呢?”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探究出像与物的联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这些我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我只巡视指导。实验后我会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并进行针对性反馈练习。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完成本节教学的重点。(3)虚象概念。我将利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

10、形象,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非实际光线形成。接着再次演示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并且用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说明并没有光到达成像的位置,再次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确实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本节课的要求只要达到了解的层次。所以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自学课文和讨论应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学课件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再结合平面镜的教学,简单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从中渗透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通过光污染的介绍,使学生懂得我们要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六、课堂小结最后我会让学生概括本节课授课内容,概括出知识要点,提醒学生理解成像特点,并运用它解答目标中的有关内容。七、布置作业 探究潜望镜的构造,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潜望镜。八、板书设计 平面镜一、 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 虚像2、 等大3、 等距二、 虚像的概念三、 平面镜的应用探究实验分析法:1、提出问题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研究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6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