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全国版Ⅰ)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6880170 上传时间:2020-07-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全国版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全国版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全国版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5月联合考试文综试卷全国版I文综 历史部分本试卷16页。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下图中的出土器物

2、可用来印证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度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B.进一步扩张了王室势力C.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D.有效地笼络了周边各族25.春秋前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出身商贾。春秋后期,越国大夫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弃官经商;孔子的弟子子贡经商有道,他周游列国时,“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这些现象反映出春秋时期A.富国逐步成为各诸侯国的共同理念 B.诸侯国大都注重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C.社会上已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阶层 D.商人阶层已经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26.780年,唐政府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的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税额“先以钱计,再折合

3、绫绢缴纳”。两税法的实施反映出A.唐代地租出现货币化的倾向 B.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减弱C.人民的赋税负担大幅度减轻 D.商业税已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27.宋朝时,将完全没有土地的人户全部编入户籍,称为客户。客户与主人结成契约关系,期满后,可以离开主人。仁宗时,允许淮、汉以南的佃客在地主“非理拦占”时,赴县衙控告。由此可知,宋朝A.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B.佃客在政治上取得与地主平等地位C.隐匿人口的现象得到根除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呈现松弛的趋势28.据萧一山清代通史载:“洎(到)英法之役推求所以战败之故因有制器练兵之自强运动,此可谓洋务时代。再进而与西人相近,知西人所长,不仅工艺

4、,于是西学之名尚焉。其所谓学者,亦不过致用而已,富强而已,因此洋务论又变为时务论。”当时,“时务论”的实践A.拓展了清朝自强运动的内容 B.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C.标志着制度变革时代的到来 D.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29.1900年6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海道员余联沅等人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下表是章程的部分内容。该章程的出台反映出A.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B.地方督抚势力的高涨C.清朝地方官员不谙时务 D.南北之间权力的对峙30.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是工人阶级要求解除闻所未闻的压迫制度与奴隶制度之斗争。.收大地主

5、及中地主的土地,分这些土地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开始认识到中俄两国革命的不同C.已意识到巩固工农联盟的迫切性 D.初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作用31.“它使中国的外交工作获得新的进展,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上述评价针对的是A.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 B.20世纪50年代的“一大片”方略C.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策略 D.20世纪80年代的不结盟战略32.剑桥插图古希腊史记载:“到公元前5世纪末,智者这一词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最初的尊严。”这种状况

6、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城邦范围不断拓展 B.城邦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智者说教引发反感 D.苏格拉底对其学说深刻批判33.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认为宇宙如同一只钟表,在钟表制作完成后,一上发条,便能自行运作。也就是说,牛顿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后,便退居幕后,不问世事,宇宙将以自然法则运转。该观点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导致了西欧民族主义的兴起 B.促进了人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C.引发了欧洲君主的政治改革 D.启发了学者理性看待世界的态度34.1921年5月,苏俄颁布法令,允许合作社、联合体或私人承租不宜由国家管理的企业,国家向承租的企业提取10%20%的利润,承租者有义务优先接

7、受国家订货。苏俄政府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A.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 B.缓和同资本家的矛盾C.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 D.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35.1963年5月,非洲31个国家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旨在促进非洲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保卫和巩固非洲各国的独立及主权、领土完整等。该组织的建立A.宣告了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B.壮大了第三世界的力量C.开始了非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探索

8、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他们注意到了自然环境和疫病之间的关系。秦汉时期,政府规定城市中垃圾处理的地点和方法。南朝宋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官立医科学校。隋唐时期出现了收治麻风病人的“疠人坊”,唐代中期改名为悲田养病坊,兼收治其他病人,成为一个社会慈善机构式的收容所。宋代设立翰林医官院,并且设置太医局、惠民局、方剂局、药局等专门机构,主管政府的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各级地方官吏还积极宣传医药知识,破除巫谶迷信,妥善解决流民问题,控制伴生性疫病的发生。在疫病流行时,政府调遣各机构到民间散发药品,治疗疾病。清代,政府对外国传染病的传入有所警惕,对海港内进入的外来船舶开始进行检疫。据石

9、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整理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降,随着国内外时局的变动和西方文明的影响不断加深,国人因应疫病的观念也开始出现了变动。卫生事务不再被视为个人的私务,而是应由国家行政全面介入的关乎民众健康的公共事务。清洁环境以及水源不仅成了时人心目中防疫卫生的要务甚至首要之务,而且还是关涉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大事。面对瘟疫,不再只是一味地躲避,而主张采取检疫、隔离和消毒等积极主动的行为来控制瘟疫。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晚清的社会精英们对西方防疫举措的认识不尽相同,而且对其中不同行为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差异,但到了清末,这些举

10、措基本均作为科学、文明和进步的象征成为主流的近代防疫的基本内容。在晚清吸纳西方防疫观念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认识得到了继承并被纳入新的防疫认识体系之中。据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疫病防治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中国疫病防治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

11、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它们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最终的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整理论述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

12、泛推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全面瓦解,使得农民重新获得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1979年以后,政府又几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直接的物质利益拉动了生产要素的追加投入,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使得粮食产量获得了突破性的增长,许多地方甚至还出现了短期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废除粮食的“统购统销”制度,实行合同收购与议价收购相结合。粮食购销“双轨制”是我国粮食购销体制的重大改革,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特点。这一改革在同一产品的购销体制中,引进了两个互相对立的主体,虽然它们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矛盾、摩擦、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据许经勇

13、粮食购销“双轨制”及其运行特点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中国推行粮食购销“双轨制”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时中国推行的粮食购销“双轨制”。(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孤立主义者相信美国相对超然的地理位置可以保障美国的安全,主张美国减少对国际事务,特别是欧洲事务的参与,以远离国际纷争与冲突。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欧亚国际危机和战争,美国奉行严格的中立政策。国会相继通过1935年、1936年和1937年中立法,试图通过禁止与交战方进行商业和金融往来避免美国再次卷入欧洲的冲突

14、之中。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之后,国际局势使国际主义者开始处于有利地位,美国舆论也开始发生变化。据王立新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国外交大辩论及其意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要评价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孤立主义。(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家境贫苦,当过小贩,主要靠教书维持生计。他的著作很多,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声韵、训诂、哲学等方面。对于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观点,戴震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他指出程朱理学是“以理杀人”,比“以法杀人”更为残酷,“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据宁欣中国古代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戴震的学术贡献及其产生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戴震的思想学说的积极意义。(7分)-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